这2种头部异常频现须留心,或为胃癌警钟敲响,医生提醒做检查

笑南聊健康 2025-04-30 18:42:48

在胃癌早期,往往潜伏着一些“信号”,它们悄无声息,却在提醒我们该做检查了。忽视这些征兆的人,最后常常自责万分:“如果早点重视,还来得及挽回吗?”

58岁的张大爷确诊前半年就有些“不对劲”。起初,他只是觉得脸色没以前红润,也不爱说话,妻子李女士带他去菜市场买菜时,张大爷时常气喘吁吁,但他总甩手说:“没事,多走两步就好,不用大惊小怪。”正赶上春节返乡,女儿在外地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视频里一再催促去医院检查,张大爷却嫌麻烦:“我又没发烧,就这点儿症状,吃点补气的中药喝喝就行。”

可三个月过去,张大爷的面色越来越憔悴,说话声音也低沉了许多。这回李女士再逼他到医院,一查才知是晚期胃癌,且已经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得知结果时,李女士抱着张大爷痛哭:“要是当初我坚持带你去做个胃镜,或许还能早点发现。”张大爷也懊悔不已:“要是早点重视,起码还有机会……”

其实,从医学角度来看,有两种“头部”异常,极有可能是胃癌的前哨信号。

一、面色萎黄、舌象异常——贫血在“敲警钟”

医生指出,长期的慢性失血和营养吸收不良,常导致胃癌患者出现贫血,从而在面部和舌象上出现明显异常。

面色萎黄或苍白

胃癌早期可能伴随上消化道慢性出血,红细胞不断减少,患者面色多呈苍白或暗黄色。与普通疲劳、缺铁性贫血不同,胃癌引起的贫血常伴随倦怠、气短,补铁效果不佳。短短几周内面色急剧改变,就要警惕可能超出简单贫血的范畴。

舌质、舌苔变化

舌头是消化系统的“晴雨表”。贫血严重时,舌质会变得光滑、失去光泽,甚至出现裂纹;舌苔变薄或脱落,呈现鲜红有光泽的“赤舌”。如果早上起床后连喝粥都觉得舌面“发芒”,要高度重视。

小贴士:若出现明显的面色变化和舌象异常,坚持用药或补铁无效,且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建议及时做血常规和胃镜检查。

二、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的“先行官”

在人体淋巴回流途中,左锁骨上淋巴结(Virchow’s结节)是胃部淋巴液最终汇聚的枢纽。该处淋巴结肿大,往往意味着腹腔肿瘤已发生转移。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触及小结节

正常情况下,用手轻轻触摸锁骨上方凹陷处,不应摸到结节;若发现像豌豆大小或更大的肿块,质硬且不易活动,需要警惕腹腔肿瘤的可能。

无痛却逐渐增大

与炎症不同,癌性淋巴结往往无明显触痛,且逐月增大。若伴随身体消瘦、乏力,更要尽快行颈部超声或CT检查,并配合胃镜和腹部影像学评估。

真实案例:王女士发现父亲颈部一个硬结后,起初以为是感冒淋巴结肿大,吃了两周抗炎药也没好转。随后检查才知,是胃癌腹膜转移的“三级站”,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三、除了关注“头部”,还要这样预防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戒烟戒酒并不够,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根除幽门螺杆菌

超过50%的胃癌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40岁以上、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群做呼气试验,若阳性应规范用抗菌治疗。

调整饮食习惯

少吃腌制、熏烤、过咸食物,避免高温油炸和腌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进餐规律,切忌暴饮暴食。

定期胃镜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40–69岁、有家族胃癌史、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严重返流病史者),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有可疑病变时,必要时行病理活检。

最后想说

虽说“看病找医生”,但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离不开你我的警觉。出现面色、舌象异常或颈部无痛结节时,不要心存侥幸,及时做检查,才能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愿每位关心自己和家人的人,都能将这两种“头部”信号放在心上,让胃癌的“警钟”不再被忽视。

0 阅读:343
评论列表
  • 2025-04-30 19:04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