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9年那会儿,朝鲜想要弘扬革命精神,传播他们党的红色文化,就决定组织个考察团去中国东北找找以前的战斗痕迹。这个考察团的团长,是朝鲜劳动党中央的朴永存委员。他们就这么踏上了旅程,专门去探寻那些历史的印记。
出发前,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万景台会见了考察团的一些关键人物,他特别对朴永存说:“朴永存啊,你还记得张蔚华不?那家伙,可是我过命的交情,一晃眼,他都走了20年了。可我呢,还没顾上去看望他的家人。这回你去考察,务必得帮我这个忙,找到他的家人。”
金日成身为朝鲜的领导人,到底是怎么和张蔚华结识的呢?后来,张蔚华的家人有没有被找到呢?
【金日成的生死兄弟张蔚华】
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说过张蔚华这个名字,在咱们这儿他不算出名。但在朝鲜,张蔚华那可是大大有名,甚至有种说法,“不了解张蔚华,就不算真正的朝鲜人”。那么,张蔚华究竟是个啥样的人呢?
这事儿得从张蔚华和金日成他们老爸那一辈开始聊起。那时候,张蔚华和金日成的父亲们,都是风云人物。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历史大戏,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他们的精神,却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张蔚华的父亲,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为家族打下了坚实的基业。而金日成的父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智慧过人,胆识超群,为家族赢得了无数的荣耀。两位父辈的交往,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对手戏。他们互相尊重,又互相竞争,共同书写了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他们的故事,不仅影响了他们自己,更深深地影响了张蔚华和金日成这一代人。所以,当我们谈论张蔚华和金日成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父辈们的付出和贡献。正是有了这些前辈们的努力和奋斗,才有了他们今天的成就和地位。这一切,都要从张蔚华和金日成父辈们的传奇故事说起。
1917年冬季,东北的吉林省抚松县迎来了一位外籍人士,此人正是金日成的老爹金亨稷。那时候,日本正侵略朝鲜,金亨稷为了反抗日本,在平壤悄悄成立了反日的秘密组织叫朝鲜国民会。但这事儿被日军发现了,他们开始追捕金亨稷。没办法,金亨稷只好带着全家老小逃难到了中国。
金亨稷就算流亡他乡,心里那份爱也一直没变。他把所有盼头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就指望他能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于是给儿子取名叫“成柱”。
张蔚华的老爸是张万程,那时候他老爸得了特别厉害的伤寒,找了周围好多有名的医生都没看好。这事儿慢慢地就传到了金亨稷那里,而金亨稷刚好医术高明,他就自己跑到张家去给人看病了。
张蔚华和金日成,因为受到家里长辈的熏陶,从小就玩到一起,成了铁哥们。他们俩一块儿长大,情谊特别深。就算后来各自忙各自的,分开了,这份感情也没淡,一直挺好。
1927年那会儿,金日成在老爸的爱国思想影响下,离开了抚松县,跑到吉林市去毓文中学上学了。那时候他才15岁,但已经搞了个革命小团队,加入了“反帝国主义同盟会”。在毓文中学,金日成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秘密组织扯上了关系。在他们的带动下,他开始悄悄地在学校里拉朝鲜的进步爱国青年,让他们一起加入反帝同盟会。
金日成走了以后,张蔚华心情就一直不好,老想着他小时候的好朋友,最后连学都不上了,整天呆在家里。张万程好几次跟张蔚华说,让他去沈阳继续念书,可他就是一门心思要去吉林找金日成。
张蔚华回想起金日成离别时的嘱托:“我得去找共产党,好把咱国家从苦难里救出来!”就这么着,一个大风雪交加的夜晚,他悄悄揣上老爹的防身手枪,一个人溜出家门,迈开步子就往吉林市的方向赶。
金日成马上就要从毓文中学毕业了,有天上着课呢,突然一个老校工跑进来,喊道:“外面有个从长白山过来的小伙子,说想见你。”金日成一头雾水,跟着老校工走到门外,一看,是张蔚华,正傻乎乎地笑着呢。张蔚华一看到金日成,慢悠悠地从兜里掏出手枪,递到金日成眼前,说:“成柱,我现在也来跟你一起干革命啦!”
金日成对张蔚华的举动大感意外,不过这么多年打交道下来,他也清楚张蔚华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胆有识,勇往直前,从不畏惧风险,是个地地道道、性格刚强的中国人。
金日成心里头很感激张蔚华,但还是试着劝他回家。但张蔚华立场坚定,说啥也不肯走,说他这次来就是为了投身革命,怎么可能做到一半就打退堂鼓呢!金日成没办法,只好给张蔚华安排了个任务,让他去吉林边上的榆树屯教书,表面上教书,实际上是做地下工作。
第二年的时候,张蔚华的兄长张蔚中跑到吉林去找他,想让他回家。那时候,金日成已经毓文中学毕业了,打算进山拉起武装队伍。尽管张蔚华心里头一百个不愿意,但也没办法,只能跟着走。要走的那天,金日成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他对张蔚华说:“等你学业有成,咱俩再一块儿并肩作战!”说完,张蔚华眼含泪光,踏上了归途。
在吉林待的那一年,金日成让张蔚华加入了“共青同盟”。张蔚华这次回老家,还有个挺重要的活儿要干,那就是在抚松也拉起一支党的外围队伍,悄悄地搞地下活动。
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因为有着一样的梦想,这两个铁哥们开始经历一连串既刺激又让人感动的故事。
【张蔚华两救金日成】
金日成晚年时,常常会感慨人生,每当脑海中浮现出童年好友张蔚华的身影,他的眼眶就会湿润,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金日成完成毓文中学的学业后,就告别了吉林,没多久,在吉林边上的卡伦乡下拉起了一支抗日的地下队伍。就在那年6月份,金日成因为在卡伦的一次集会上提议搞武装起义,结果没成功,还被抓进了牢里。虽然人身自由没了,但金日成心里的那股革命劲儿,还是跟火一样旺,一点没灭。
1930年,金日成出狱后头一件事,就是直奔吉林伊通县的孤榆树村,悄悄拉起了一支朝鲜抗日救国队伍。那时候,因为关东那地界已经闹过两回激进派搞的事,东北的军阀和日本在吉林的军警眼线,都紧绷着神经,把吉林市看得死死的。
进吉林挺顺畅,但想出吉林就难了。金日成想在伊通县悄悄搞点活动,结果一碰情况,发现那里头真是棘手,组织发展不起来。所以,他干脆绕道吉林,去了敦化的山里头,打算在那里打开局面。
但他察觉到,吉林的城门口、火车站等重要交通节点都被紧紧把守着,而且日本方面还秘密部署了大批间谍暗中监视。为了确保金日成能安全离开吉林,同盟会的几位女成员打算换上漂亮的服饰,打扮成有钱人家的小姐,簇拥着金日成,大张旗鼓地离开吉林城。
但到了火车站,金日成傻眼了,满眼都是警察,一个个仔细盘问过往旅客。他们身上还带着同盟会的重要文件,要是直接过安检,风险简直太大了。金日成深知不能拿同志们的性命冒险,所以他果断没上那趟火车,而是选择去了离吉林十里远的一个小站,悄悄上了车。
但在火车上待着也并不保险,经常有军警和日本间谍搜查乘客,特别是朝鲜人,他们查得特别严。金日成心里头一阵发凉,眼瞅着军警往他这边靠近,没办法,只能在车厢里头不停地换位置。
不过,车厢空间就那么点儿大,金日成心里已经豁出去了,准备迎接最坏的结果。就在他心里没底的时候,没想到在火车上意外碰到了张蔚华。
张蔚华和金日成上次见面后,心里就一直惦记着金日成那边组织朝鲜革命队伍的事儿。记得去年,听说金日成被捕了,这消息传到抚松,张蔚华心里头那个急啊,真是坐立不安。
后来,他无意间得知金日成又回到了吉林,心里就琢磨着能再见上一面。可张蔚华在吉林晃荡了好几天,愣是没碰上金日成。眼看没办法,他就打算一个人去沈阳上学了。说来也巧,就在火车上,他居然和金日成不期而遇了。
听说金日成情况不妙,张蔚华啥也没问,直接就把他拽进了自己的一等车厢里藏起来。这时候,外面的军警已经把所有车厢都锁上了,正一间一间地搜呢。好在一等车厢里坐的大多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那些军警和日本探子查得没那么仔细,金日成这才侥幸没被发现。
等军警那些人的身影消失后,金日成才敢放松下来,喘了口气。到了海龙车站那儿,他们俩搂在一起道了别,说好等张蔚华学业完成后,一定得带上他一块儿投身革命。
1937年夏天,我又碰见了张蔚华。那时候,金日成正在北满,就是日本鬼子和伪军管着的地方,带着队伍打游击。几年的工夫,他在中国东北拉起了一支挺厉害的朝鲜人民革命军队伍。有一回,他们在吉林的山里头跟敌人兜圈子,因为敌人人多势众,金日成和他的战友们被赶到了抚松马鞍山那片密不透风的林子里头。
日军人数远远超过了金日成的队伍,把茂密的森林围得严严实实,一点空隙都不留。金日成部队手里的粮食和子弹都快用完了,部队眼看就要被困死在这片林子里。这时候,金日成想起了他的铁哥们张蔚华,打算找他帮帮忙。可当他把这个主意提出来时,大多数人却都不赞成。
大伙都觉得,张蔚华家里头挺有钱,虽说早些年革命风波闹得凶,可谁也说不准现在的张蔚华变成啥样了,万一要是跟日本人扯上关系,那他们的行踪可就暴露了。但金日成就是不信邪,他硬顶着大家的反对,一口咬定张蔚华是可靠的,非得派人下山去找他不可。
金日成曾深信不疑,张蔚华已然成长为一名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些年,他不仅组建了家庭,有了妻儿,还经营起一家照相馆。表面上,他是个普通的小老板,但实际上,他在暗地里从事着地下党的工作。
金日成的手下找到张蔚华时,他激动得眼泪直往下掉,这些年他一直在打听好兄弟的消息。根据朝鲜那边联系人的安排,没过几天,张蔚华就按时赶到了抚松城外庙岭的一个山洞里头。
好久不见,那两个以前帅气的小伙子,现在都长成了大小伙子的样儿。一见面,张蔚华就忍不住激动得掉了眼泪,金日成眼眶也湿润了。为了不让气氛变得太煽情,金日成故作轻松地说:“蔚华,咱俩一见面,你咋老是掉金豆子呢?”
在山窟窿里,他俩聊了足足3个小时,把多年来憋在心里的想念都化作了暖心的言语。但他们压根没想到,这次碰头竟然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次相聚了。
听说金日成部队碰到了难题,张蔚华拍着胸脯保证,肯定会给他们送东西过去。没过几天,也就大概十天的样子,张蔚华就在抚松弄到了好多钱和军用的东西。啥都有,像棉花、布料、吃的粮食、煤油这些。
张蔚华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金日成的部队,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可到了1937年秋天,情况变得严峻起来,日伪的搜查越来越紧。金日成发现,自己已经两个多月没收到张蔚华的消息了,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担忧。
过了几天,金日成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他赶紧派人去张蔚华的照相馆瞅瞅啥情况。结果到了那儿一看,照相馆大门紧锁,张蔚华人影都没了。金日成这下可急坏了,到处找人打听,费了好大劲儿,最后才弄明白张蔚华到底去哪儿了。
张蔚华的事儿露馅了,是郑学海把他给卖了。郑学海以前跟金日成是同窗,还干过地下工作的活儿。但这家伙没能抵挡住敌人的糖衣炮弹,最后叛变了。这回,他设法从张蔚华嘴里撬出了给金日成送东西的秘密。
没多久,日伪军就把照相馆围了个水泄不通,张蔚华也被抓进了大牢。敌人为了找出金日成,啥手段都用了,对张蔚华严刑拷打,但他硬是一个字都没说。张蔚华吃了不少苦头,多亏他老爹张万程花大价钱,才以“看病治疗”的理由把他从牢里弄了出来。
获救后的张蔚华,身体遭受了极大的摧残,他强忍着痛苦,把周围的人都打发走,然后摇摇晃晃地给金日成写了一封信。写完后,他踉跄着走到照相馆的一间小黑屋里,找到一瓶升汞溶液,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
张蔚华牺牲了,敌人这下彻底没了头绪,再也找不到金日成的藏身之处。金日成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过去一个月了,一起送来的还有张蔚华留给他的信。信里头写着:“成柱啊,敌人正悄悄派特务摸排咱们朝鲜人民革命军司令部的位置呢。你得赶紧回司令部,这事儿十万火急!张蔚华,最后的话了。”
金日成泪流满面,他的好兄弟为了朝鲜革命军的指挥中心,为了中朝两国百姓的共同大业,惨遭敌人毒手。他心里满是不甘,悲痛欲绝。那时候,张蔚华留下了一个年仅4岁的儿子张金泉,还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张金禄。
【金日成寻找张蔚华后人,两家再续前缘】
朝鲜国建立后,金日成就当上了政府的老大,也就是内阁首相。尽管他每天工作忙得团团转,但心里一直没忘张蔚华对朝鲜老百姓的大恩大德。
1959年那会儿,朝鲜想要弘扬革命精神,推广他们党的红色文化,就打算派一支考察队去中国东北,找找以前战斗过的地方。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是劳动党中央的朴永存。在出发之前,金日成专门跟朴永存说了这么一番话:“朴永存啊,你还记得张蔚华不?那家伙,可是我过命的兄弟。他走了都快20年了,可我连他家里人都没去慰问过。这次你去考察,一定得帮我找到他的家人。”
朴永存带着考察队伍直接奔到了中国东北,一到那儿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调研和实地查看,他们跑遍了黑龙江、吉林这两个省份。朴永存以前跟金日成并肩作战过,对张蔚华的付出也是心知肚明。在去吉林抚松的路上,他特地让中国负责接待的部门帮忙打听张蔚华家人的消息。
中国这边特别上心这事儿,很快就联系上了张蔚华的家人。张蔚华他爸张万程,早在1954年就没了,现在张蔚华的老婆带着俩孩子,在抚松县过着日子呢。
朴永存来到张蔚华家,代金日成向他问好。张蔚华的太太特别激动,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老照片。那是张蔚华好多年前,在抚松和金日成弟弟金哲柱一起照的,也是张蔚华留下来的唯一照片。
张蔚华的妻子为了表达对金日成怀念丈夫之情的感激,把张蔚华的照片赠给了朝鲜。金日成一看到照片上的张蔚华,就忍不住露出伤心的表情。他下令将张蔚华的照片摆放在平壤新落成的民族解放纪念馆里。
这次探访之后,朝鲜战争的真实历史重现世人眼前,张蔚华的英雄故事也在朝鲜广泛流传,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没过多久,金日成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吉林的信件,是张蔚华的大儿子张金泉寄来的。这封信足足有七页长,张金泉在信里细述了父亲去世后,一家子经历的重重困难和磨难,还深情地表达了对金日成一直以来的感激之情。
1984年那会儿,金日成坐着火车,直接从朝鲜开到了咱们中国。火车路过吉林的时候,他突然跟一块儿来的中国外交部领导说:“我特别想见见张蔚华的后人啊。”不过呢,他这次来中国还有更紧要的事儿得办。所以,金日成就拜托那位外交部领导,帮忙给张蔚华的后人捎了点儿礼物过去。
这时候,张蔚华的夫人已经离世,他的儿子张金泉收到礼物后,直接跟金日成说了谢谢。这事儿让金日成心里头更想见见他们父子俩了。
1985年那会儿,金日成特地叫上了张金泉和张金禄两兄弟,到平壤的锦绣山议事堂一块儿聊聊。要知道,金日成可是朝鲜的一把手,平时外交场合都是讲朝鲜话的。但这次不一样,他居然开口说了中文,这事儿让张家的人都觉得特别骄傲。这也看得出来,金日成是多么看重张蔚华他们一家子啊。
在朝鲜游玩的那些天里,张金泉意外发现,他的父亲在朝鲜老百姓心里是个大名人,是个大英雄,这让他心里头暖洋洋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过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张金泉和他妹妹准备离开朝鲜的时候,金日成还亲自来给他们送别,这让张金泉兄妹俩心里头别提多感激了。
1992年10月27号,是张蔚华离世55年的日子。张蔚华的子女打算在吉林抚松的墓地给他立个石碑,他们想到了请金日成来题写碑文。金日成听了他们的想法后,直接问道:“用我的名字给你爸立碑,你觉得咋样?”
那天,金日成主席有指示,朝鲜劳动党中央的党史研究团队特地开车到了中国的边界。吉林和抚松市的领导们亲自出去迎接,那是为了纪念张蔚华烈士,金日成主席特意让人刻的碑。
瞅瞅那座纪念碑,上面刻着这么一句话:张蔚华烈士的英雄事迹,简直就是中朝两国老百姓友谊的闪亮榜样。烈士那种高大的革命气概和所做的一切,会永远留在大伙儿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