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请工人免费看《哪吒2》,工人表示看不懂,被嘲讽审美差!

碧萱说体育趣事 2025-03-01 14:01:21

世界无奇不有,今年特别多!

近日,西安一小老板为了给《哪吒2》冲200亿票房,为了显摆自己有多么“爱国”,跑到劳务市场“请”工人免费看电影。

起初,工人以为是招工发钱,一窝蜂挤上车,上车后问小老板能不能一下午结100块工钱,却被小老板骂骂咧咧赶下去:“我免费请你们看电影还要工钱?这是爱国任务!”

后来换了批工人,只求包顿20块的盒饭,又被嫌弃“要求太多”。

最后凑了10个老实人,还得在影院门口集体喊口号:“哪吒2,票房200亿!我们破!”

口号喊不齐还得重来,这不就是你花钱请的演员吗?凭啥不结工钱?

更令人不适的还在后头,当小老板在影院取票后,顺手发了一条微博:“这或许是他们人生第一张电影票也可能是最后一张!”

请别人当演员不结工钱还嘲讽工人不懂看电影的乐趣,这不是现代版“何不食肉糜”吗?

更炸裂的还在后头,电影散场后,工人们挠着头嘀咕:“这哪吒打得倒是热闹,但咋看不懂呢?”小老板一听,立马掏出手机发朋友圈:“我们无法把高审美的东西扩大化!”

好家伙,一句话既标榜了自己的“高审美”,又给工人扣上了“文化荒漠”的帽子。

这荒诞剧情,简直比《哪吒2》里的特效还刺激。现实里,江苏昆山确实有公司请员工全家看《哪吒2》,美其名曰“支持国漫”“增强凝聚力”,顺便蹭一波“冲百亿票房”的热度。

但人家好歹是正经福利,员工爱看不看,还能选其他国产片,甚至二刷也行。可到了小老板这儿,直接演变成“爱国绑架”。

工人成了冲票房的工具人,电影成了道德KPI,看不看得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贡献一张票”。

更讽刺的是,《哪吒2》本身并不需要这种“施舍式支持”。人家票房早破140亿,特效镜头1900多个,剧情再俗套也架不住观众真金白银的喜欢。

可某些人偏要搞“运动式观影”,把电影和爱国强行捆绑,仿佛买了票就是支持中华文化崛起,没买就是“不配做中国人”。

结果呢?工人被按头看完一脸懵,老板赚了朋友圈的点赞,唯独电影本身成了牺牲品。口碑?艺术价值?不重要,票房数字才是王道。

小老板们的逻辑很清奇:工人看不懂?那是你们审美低!票房冲不上去?那是你们不够努力!他们一边喊着“支持国漫”,一边把工人当数据燃料,完了还要嫌弃燃料“纯度不够”。

这像极了某些企业团建——说是“福利”,实为变相加班;说是“文化熏陶”,实为老板自我感动。

更离谱的是,这种“爱国营销”早已成了产业链。有公司包场晒朋友圈标榜格局,有品牌蹭热度喊话“哪吒精神就是我们品牌精神”。

票房数字一涨,所有人跟着狂欢,至于电影到底讲了什么、拍得如何,没人在乎。

反正“破纪录”就是胜利,哪怕这纪录是靠道德绑架、行政摊派、甚至“幽灵场”刷出来的。

《哪吒2》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但再好的电影也架不住被架上“神坛”。当票房成了必须完成的爱国任务,当看电影成了政治正确,所谓的“文化自信”就变成了笑话——自信需要靠强制拉人头来证明吗?

真正的文化输出,是像《哪吒1》那样靠口碑逆袭,是像《流浪地球》那样让老外主动买票,而不是靠小老板们在劳务市场抓壮丁。

话说回来,工人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想打份工、吃口饭,却被迫参与这场“行为艺术”。电影结束后,有人嘟囔:“还不如去看《熊出没》。”这话听着扎心,却撕开了皇帝的新衣——票房再高,若普通人无法共情,所谓的“国漫崛起”也不过是圈内人的自嗨。

结语:

《哪吒2》里,哪吒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现实里,工人们的“命”却被老板们拿来给票房垫脚。

当艺术沦为数字游戏,当情怀变成道德枷锁,再多的特效也救不了这场荒诞的狂欢。

哪吒反抗的是天命,而打工人反抗的,不过是老板朋友圈里那条“助力200亿”的KPI罢了。

0 阅读:0

碧萱说体育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