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的新闻报道称,荷兰光刻机供应商ASML的前CEO彼得·温宁克发布了对于中国芯片产业的看法。他认为,在中国被限制购买外国技术设备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总能用一个意想不到的办法来解决当下的困境。在中国被美国“逼到”死角之后,国际上面的芯片制造商应该想到,中国企业会去开发自研的芯片制造设备。

德国的技术专家曾经公开对中国的制造企业说过,即便将光刻机的全部图纸送给中国企业,中国也无法制造出先进技术的光刻机产品。
现在来看这句话,外国的专家未免有些自大了。
中国光刻机产业的发展时间并不算晚,早在1965年就已经开发出了中国首台接触式光刻机产品,这比ASML成立的时间还要早了将近20年。但是后来飞利浦公司将其中的光刻机部门拆分出来,与ASM公司进行了重组,形成了如今光刻机的霸主ASML。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掌握了2微米的芯片制造技术,这与当时国际上面的主流水平只有3至5年的技术代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技术开始与国际层面合作,再加上“造不如买”的风向发展,给了尼康、ASML等光刻机企业进入中国的机会,加快了海外设备占领中国市场的速度。
中国以往的光刻机产品,虽然在技术上面融会贯通,但是全部没有投入到量产商用阶段,只是停留在实验室和技术报告上面。这一点非常致命,也是造成中国光刻机产业出现技术断层的核心因素。

无法进入消费市场,也就无法通过市场的正循环进行盈利,下一代的技术研发资金就成了问题。
尽管在千禧年之后,由江上舟牵头成立了上海微电子装备制造公司,开始主攻国产光刻机的整机制造。但是由于国产光刻机的技术断层时间较长,想要在短短几年内追赶国际水平根本不现实。
尤其是在美国针对中国芯片企业进行全面的压制之后,中国芯片产业出现了崩盘的迹象。
根据荷兰记者马克·海金克所撰写的书籍《芯片制造:光刻巨头ASML传奇之路》内容显示,在受到美国针对EUV光刻机的禁令之后,中国芯片企业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量从ASML采购DUV设备进行囤积,以此来确保中国企业拥有足够多的进口光刻机支撑国产技术的更替。

随着中国市场大量囤积ASML光刻机的异常做法,美国政府直接对荷兰政府施压,禁止ASML公司向中国市场交付任何光刻机产品。
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国市场拥有大约800多台ASML的光刻机设备。其中一半都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剩下的设备被三星、海力士以及台积电所买走。
中国市场对于ASML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市场不但给ASML贡献了大约40%的总营收占比,而且中国市场对于光刻机设备的需求量远大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如果不能与中国市场做生意,那么这对于ASML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最重要的,还是在美国的不断压制下,中国企业会开发出全套的自研芯片设备,从而摒弃曾经的进口设备。尽管这些设备与国际水平有差距,但是中国企业会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让这些设备越来越好用,从而打造成一个完全属于中国市场的芯片产业链。
市场淘汰光刻机设备需要几十万个零部件进行堆叠,涉及到多个技术学科,仅凭一个国家的企业实力,不足以支撑起EUV设备的整体研发。
并且ASML的现任CEO克里斯托夫·富凯,曾经在媒体的访谈中表示,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制裁,成功压制了中国先进芯片的发展。随着美国在芯片制造业上面的不断扩张,中美之间的芯片技术差距将会扩大到10年以上的差距。

但是ASML的上一代CEO彼得·温宁克却持反对意见,温宁克一直都支持ASML与中国市场的合作,并且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后,温宁克还游说美国政府放宽制裁措施,不然美国会把中国逼成一个拥有全自研产业链的半导体强国。
如果到时候海外企业还想着跟中国市场合作,依靠中国的消费市场赚钱,那么中国企业未必会接纳你,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自主技术,不需要进口。

根据SEMI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的采购情况当中,其国产制造设备的采购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9%,跃升至2024年的37%。由中国企业开发的自主制造设备,已经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美国波士顿咨询机构曾经在产业报告当中总结了这一信息:预计到2030年,由中国企业所推出的芯片制造设备,将会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成为荷兰ASML公司最强的竞争对手之一。
别废话,拿图纸过来[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