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开封龙亭区徐府街 85 号,静静矗立着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艺术价值的建筑瑰宝——开封山陕甘会馆。这座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名已淹没在岁月长河之中,至光绪末年正式更名为山陕甘会馆,其历经风雨沧桑,却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故事。



会馆整体呈四合院式布局,严谨而规整,所有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有序分布,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和正殿,每一处建筑都独具特色,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走近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气势恢宏的照壁。照壁高 8.6 米,长 16.5 米,厚 0.65 米,宛如一座巍峨的屏障,由坚实的青砖砌成,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个部分。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檐下那精美的砖雕装饰,这里汇聚了砖雕艺术的精华,堪称砖雕、石雕的艺术宝库。照壁背面同样精彩绝伦,砖雕牡丹绽放着雍容华贵之姿,回字纹框规整而富有韵律,框内四角的夔龙石雕栩栩如生,中心的石雕二龙戏珠更是活灵活现,仿佛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端翻腾嬉戏,两侧阳雕的“忠义仁勇”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彰显着关羽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也寄托着当时人们对这些美德的尊崇与追求。壁体之上,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图等砖饰图案琳琅满目,这些图案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是当时人们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每一处图案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或祈求平安富贵,或向往美好生活,题材丰富多样,技法更是精湛细腻。从人物的神态表情到花卉的娇艳姿态,从山水的意境营造到鸟兽的灵动之姿,无一不让人叹为观止。砖饰之上的庑殿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整个照壁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华丽。



跨过会馆的大门,便进入了一个相对独立而清幽的世界。尽管会馆外车水马龙,喧嚣嘈杂,但内部却宛如一片宁静的绿洲。首先看到的是戏台,戏台左右分别矗立着钟楼和鼓楼,这种经典的建筑格局在当时的会馆建筑中颇为常见,却也有着独特的韵味。戏台上,曾经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又承载了多少代人的欢声笑语和情感寄托。



正对戏台的是牌楼,这座牌楼是为了歌颂关羽的品德而精心建造的。它采用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的结构,歇山顶的设计使其显得更为庄重典雅。三柱一组,呈三角鼎立之势,独特的平面柱网结构形似鸡爪,故而被汴城人士亲切地称为“鸡爪牌坊”。这种特殊的结构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稳固而坚实的感觉,更在实际中增强了牌楼的稳固性,使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牌楼之上,精美的雕刻随处可见,无论是花卉图案还是人物故事,都雕刻得细腻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让人不禁驻足欣赏,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会馆的主体建筑——大殿。大殿两侧是东西厢房,这里是木雕装饰的集中展现之地,也是整个会馆艺术成就的巅峰所在。大殿的木雕装饰堪称一绝,挑檐桁至额枋宽达 1.7 米,共分为七层,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蝙蝠、云形透雕花纹、二龙戏珠、祥禽瑞兽、花草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会馆的大殿和厢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挡板、垂柱等部位,几乎都被木雕装饰所覆盖,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木雕的艺术世界之中。这些木雕作品采用了圆雕、半圆雕、高浮雕、浅浮雕、悬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将各种题材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些木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工匠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一片花瓣的纹理、每一只动物的毛发都清晰可见,通过不同的雕刻手法,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开封山陕甘会馆的建筑风格鲜明独特,它融合了中原地区与山陕甘地区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韵致。尤其是会馆的砖雕、木雕、石雕技艺,更是堪称“三绝”。这些雕刻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们既有着质朴纯真的一面,又展现出秀丽婉约的气质;既有豪放粗犷的风格,又不乏精巧细腻的韵味;既蕴含着沉着稳重的气息,又洋溢着流畅灵动的美感,完美地实现了多种风格的统一与融合。



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时代风貌的生动反映。它们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和精湛的技艺,将一块块砖石、一段段木材变成了不朽的艺术品,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开封山陕甘会馆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在欣赏其精美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为后人讲述那些古老而动人的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使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精神支撑。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开封山陕甘会馆继续屹立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见证岁月的变迁,迎接八方来客,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感受历史与艺术交织的磅礴力量,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