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传出,刘学义在《兰香如故》剧组体检测出体重超标,制片方要求他必须在开机前减掉五公斤。这位曾经被称为“古装建模脸”的男演员,被网友拍到双下巴明显的照片,与三年前《琉璃》里的清冷形象判若两人,原著书粉气得在论坛发帖:“这不是风流贵公子,分明是伙房胖师傅!”
更让人揪心的是女主角谭松韵的处境。去年她主演的《蜀锦人家》收视惨淡,平均收视率仅0.38%,这次剧组临时给她加了五场扇耳光的戏份。横店一位群演私下透露:“谭老师每天下戏都在冰敷脸,有场戏连扇了七次才过。”这位33岁的女演员既要扛起整部剧的收视压力,又要带着状态不佳的新搭档,戏里戏外都透着心酸。
这场风波背后藏着更复杂的行业乱象。张新成突然辞演转投陈思诚新剧《群星》,根本不是外界传的“档期冲突”——横店演员工会记录显示,《群星》实际开机时间比《兰香如故》还晚半个月。知情人透露,陈思诚开出了“每集片酬加十万”的条件,硬生生把张新成从合作了三年的老东家手里挖走。资本市场的暗流涌动,最终却要普通演员用身体买单。

剧组为挽救局面使出了狠招。刘学义现在每天要完成两小时健身和三小时古装仪态训练,教练拿着原著小说盯他的动作:“林锦楼摇扇子要带出七分风流,你现在只有三分油腻。”更夸张的是,导演组准备了AI换脸技术预案,这是他们从《怎敌她千娇百媚》学来的招数——两年前那部剧男主塌房,愣是靠技术换了张脸才勉强播出。
看着监视器里发福的刘学义和肿着脸的谭松韵,服装指导愁得直叹气。横店今年服装租金暴涨30%,为抢到最后一批苏绣布料,他们不得不和《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组打时间战。凌晨三点的库房里,两个剧组的道具师傅差点动手,最后还是《兰香如故》多付了八万押金才抢到货。这些本该用在制作的经费,现在全耗在恶性竞争里。

老戏骨王劲松来探班时说了句大实话:“我们当年拍《大明王朝1566》,演员揣摩角色要三个月,现在三个月都能拍完四十集了。”这话戳中了谭松韵的痛处,她悄悄把通告单上的“骑马戏”改成了“替身完成”——不是不想敬业,实在是连轴转的拍摄让她膝盖积液复发。而刘学义更惨,为快速减重每天只吃水煮菜,有场吊威亚的戏拍到一半差点晕倒。

观众们或许不知道,那些光鲜亮丽的古装剧背后,藏着多少这样的辛酸。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男女主相遇的唯美镜头时,不会想到谭松韵拍这场戏时正在低烧,也不会知道刘学义威亚衣里缠着三层束腰。更残酷的是,就算他们拼成这样,最终可能还要被观众嘲笑“颜值滑坡”“演技退步”。

如今打开《兰香如故》的官微,置顶的是谭松韵身着鹅黄襦裙的定妆照,评论区却充斥着“女主像丫鬟”“男主像厨子”的刻薄留言。这些刀子般的话语背后,是投资方强塞的加戏、是平台方压缩的制作周期、是娱乐圈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当我们对着屏幕指指点点时,也该想想:到底是谁把这些好演员逼成了现在的模样?

据说剧组食堂最近总剩下很多饭菜——不是伙食不好,是主演们都不敢多吃。谭松韵的保温杯里永远泡着胖大海,刘学义的运动包里塞满蛋白棒,他们像绷紧的弦一样死扛着。或许某天我们会突然发现,电视里那些所谓的“烂剧”,不过是整个行业恶性循环结出的苦果。而真正该改变的,从来不只是演员的脸。

这年头谁都容易
不是还没官宣么[笑着哭]
找点年轻的演啊,大叔阿姨还演不扎眼吗
难怪叫小遍,瞎编的功能真厉害。刘学义跟谭松韵的这部戏还没开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