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外储能市场的狂飙与变局

京墨科技君 2025-03-09 02:06:03
开篇:市场热潮起

2025 年初,储能市场便被一则重磅消息点燃:比亚迪成功中标沙特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达 2.5GW/12.5GWh 的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合同 ,订单分布于沙特全国多个地点。加上此前已中标的沙特 SEC 首期 2GWh 项目,比亚迪在沙特拿下的储能订单额度已达 14.5GWh,一举超越阳光电源此前中标的 7.8GWh 订单,成为沙特乃至全球储能合同的 “订单王”。这一消息迅速在行业内引发震动,各大媒体纷纷聚焦报道,比亚迪股价也随之出现波动。

其实,比亚迪斩获大额订单并非个例。回顾 2024 年,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成绩斐然,阳光电源与英国 Fidra Energy 签署 4.4GWh 储能项目,助力英国建设两座标杆独立储能电站;远景储能与法国 EDF 集团签订供货合同,为南非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提供 257MW/1028MWh 电池储能系统,成为南非首个获得 GWh 级订单的储能系统集成商 。从欧洲到非洲,从东南亚到中东,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海外储能市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如此火热的市场态势,不禁让人好奇,2025 年的海外储能市场究竟会走向何方?又有哪些因素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市场的发展呢?

一、蓬勃发展的现状

步入 2025 年,海外储能市场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装机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以美国这个全球储能市场的重要阵地为例,其市场需求十分旺盛。2024 年全年,美国大储装机量达到了 12GW,相比 2023 年的 7GW,同比增长了 71.4%;户储装机量也达到了 7GWh,相较于 2023 年的 4GWh,同比增长了 75% 。这样的增长速度在能源市场领域中是极为罕见的,充分彰显了美国储能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

从各州的储能目标规划来看,加州作为美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先锋,早在 2018 年就提出了到 2024 年底实现 1.325GW 储能装机的目标,并且进一步规划在 2030 年达到 9.8GW,2045 年实现 54.2GW 的储能装机。纽约州也不甘落后,制定了到 2030 年实现 3GW 储能装机的目标。内华达州同样积极推进储能建设,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幅提升储能装机规模。这些州的储能目标规划,不仅为当地储能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本涌入,推动了储能项目的快速落地。

在实际项目建设方面,美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储能项目。2025 年初,Enfinity Global 宣布将在德克萨斯州建设总功率容量为 425 兆瓦的电池储能系统,预计于 2025 年第二和第四季度开始建设,该项目一旦建成,将有效缓解当地电网的供电压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此外,特斯拉在加州的大型储能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其 Megapack 储能系统已在多个地区投入使用,为当地的电力供应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要企业的风采

在这片繁荣的海外储能市场中,中国储能企业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成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力量。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军企业,其海外业务发展迅猛。在 2025 年初,宁德时代与阿联酋马斯达尔(Masdar)签订了一项 19GWh 的储能系统订单,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与电池联合储能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超过 60 亿美元,涵盖 19GWh 的电池储能和 5.2GW 的光伏项目。

宁德时代将提供其先进的天恒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采用一体化液冷方案,具备高安全性、长寿命和高度集成等优点,这一订单不仅刷新了全球储能订单的纪录,也进一步提升了宁德时代在中东市场的影响力。此外,宁德时代还与全球物流巨头 DHL 集团(敦豪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为 DHL 的全球物流园区提供先进的液冷储能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助力 DHL 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比亚迪在海外储能市场同样表现出色,除了前文提到的中标沙特 2.5GW/12.5GWh 储能项目,总订单额达到 14.5GWh,成为全球新的储能合同 “订单王” 外,其储能产品还广泛应用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比亚迪为多个工商业储能项目提供了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日本,比亚迪的户用储能产品深受当地用户的喜爱,为家庭用户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亿纬锂能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储能市场,2024 年 12 月底,亿纬锂能与美洲某集团客户签署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电芯。按照已在手的储能订单粗略计算,亿纬锂能海外产能或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亿纬锂能已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等地布局海外产能,其王牌产品 Mr.Big 、Mr.Giant 相继获得国内外系列认证,客户端、项目端验证有序开展。2024 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些头部企业凭借着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海外市场拿单拿到手软。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品质,在海外市场获得了认可。例如德赛电池,在 2024 年 11 月入选了由知名研究机构 Guidehouse Research 发布的 “2024 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领导者榜单”,这是对其在储能领域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的高度认可。德赛电池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在安全性、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都具有出色的表现,在海外市场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

三、潜藏的挑战与风险

在海外储能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诸多挑战与风险。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海外市场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在海外市场拿单拿到手软,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进入压力 。以 2024 年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订单情况为例,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斩获了大量的 GWh 级订单,而众多中小企业却难以分得一杯羹。

产品认证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储能电池及系统的认证要求各不相同。在北美,主要采用 UL 认证体系,涵盖电气安全、电池安全、能量管理等多方面的严格标准。储能产品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测试,如电气绝缘测试、过充过放测试、热失控测试等,以确保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欧洲则采用 CE 认证体系,除了对产品安全性有严格要求外,还注重产品的环保性和电磁兼容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进行认证准备工作,包括产品设计改进、测试样品准备、与认证机构沟通等,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进入难度。

售后难度也是一大挑战。海外市场地域广阔,客户分布分散,这使得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面临考验。一旦储能产品出现故障,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维修,而跨国的技术人员派遣、零部件运输等环节都可能受到时间、海关手续、物流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在一些偏远地区,售后服务的难度更是大幅增加,可能需要企业提前建立本地化的服务团队和备件库,这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全生命周期追责制也是海外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部分海外国家,实行长达 15 - 20 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终生追责制,这意味着在储能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内,一旦出现任何与产品质量和安全相关的问题,企业都可能面临追溯和责任追究。如果储能系统在运行多年后出现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即使是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企业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这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把控、风险评估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未来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海外储能市场在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令人期待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创新方面,锂离子电池储能电芯正朝着更大容量、更长寿命、更高安全的方向迈进。宁德时代在 2024 年发布的全球首款 5 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搭载了储能专用长寿命零衰减电芯 L 系列产品,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 430Wh/L 的超高能量密度 ,这一技术突破为储能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于百兆瓦级大容量储能电站的技术也有望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储能市场带来新的技术选择。

成本降低也将是未来海外储能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储能系统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从电芯成本来看,随着原材料价格的稳定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电芯成本占比近 60% 的现状有望得到优化,从而降低储能系统的整体成本。此外,储能系统集成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将带来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大容量储能电芯的发展,如 500Ah+、600Ah + 电芯的研发和量产,将通过提升体积能量密度、节省零部件和降低制造成本,推动储能系统成本的下降。

在市场拓展方面,除了传统的美国、欧洲等市场,新兴市场将成为海外储能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中东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积极的新能源转型政策,正成为储能市场的新兴热点。沙特阿拉伯提出到 2030 年 50% 的能源将来自新能源,为此规划了多个大型储能项目,如 NEOM 项目中的 ENOWA 储能计划,储能容量达 2200 兆瓦 。2024 年,中国多家企业如远景科技集团、晶科能源、TCL 中环等与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全资子公司可再生能源本地化公司联合沙特愿景工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推动沙特可再生能源设备和零部件本地化生产,进一步开拓中东储能市场。

澳洲市场虽然目前基数较小,但增长潜力巨大。墨尔本可再生能源中心(MREH)规模为 600MW/1600MWh,已经开始动工部署,预计 2025 年投入运营,将采用特斯拉的 Megapack 电池储能单元构建,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澳洲储能市场的发展,预计 2025 年澳洲储能装机量有望翻倍至 4GWh 以上。

拉美地区的储能市场也在逐渐崛起。虽然目前该地区光伏市场仍以集中电站为主,光伏发电比重较低,但在建及计划中的项目多达 250 个,未来增长潜力不可忽视。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和政策的支持,拉美地区的储能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综合各方预测,2025 年全球储能出货量(含通信储能)将达到 449GWh,同比增长 31.5% ,海外储能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结尾: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 年的海外储能市场,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蓬勃发展的现状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将为市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头部企业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复杂的产品认证要求、艰难的售后维护以及全生命周期追责制等风险,也时刻考验着企业的应对能力。对于中国储能企业而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海外储能市场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0 阅读:0

京墨科技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