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峰会谈什么?美国会坐视吗?

杨风说华夏 2024-05-29 04:52:31

中日韩三国领袖于27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峰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这次峰会。

这是暌违4年后的首场三边峰会,也是新冠疫情后的第一次峰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受到大国博弈的影响。

四年来,世界局势的变化非常大,不仅仅是疫情的冲击,地缘政治的乌克兰和巴以冲突也把许多国家卷入,并且形成壁垒分明的现象,一些国家不得不站队,选边。

单单以疫情来说,在这之前每当全球爆发疫情的时候,世界各国通常会相互合作,也互相通情报信息,而不是相互指责。

照道理,现今世界有许多的国际合作组织,尤其联合国组织WHO等,已经运作得相当成熟了。

然而,当大国势力点燃世界大国的博弈后,这场疫情就不再单纯。而号称领导世界的美国,也不再出面领导各国抗击疫情,反而是要求列国站队。

这样的气氛当然也波及中日韩三国。然而,终究会有云开见日的时候,大国势力可以介入一时,但无法一直掌控,操纵下去。中日韩三国于四年后再次举行峰会。

1 日韩经济撑不下去

第二,更重要的是,日韩两国快撑不下去了。

这几年,日本和韩国都面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以及出口下滑的情形。

第一张图表是日本GDP增长率,黄色部分是负增长。请注意,我们不考虑左边巨大的负增长,因为那是在2020年疫情大流行的一年。

第二张图表是韩国的GDP增长率,也是同样情形。

这张图表是日本30年来的出口总额,三年来一路下滑。

韩国的出口表现同样不好。日韩两国都出现贸易逆差。韩国2022和2023年连续两年贸易逆差,尤其是2023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扭转了31年来的长期贸易顺差,中韩贸易结构产生巨幅的改变。

这几年,日韩两国跟着美国实施宽松的政策,当GDP增长速度慢下来,短时期内可以依靠货币宽松政策,然而出口下滑却是严重的事情,因为日韩两国都是传统上的贸易出超国家,对外贸易和出口推动两国的经济增长。

2 日韩找错发展源头

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的结果呢?

原因就是日韩两国涉入美国和中国的博弈,跟着美国一起对华科技制裁、芯片封锁。日韩两国参与美国的《芯片四方联盟》,花费巨额资金投资美国,在美国设厂。然而,却看不到什么成效。

毫不客气地说,日韩两国不管是被迫,还是心甘情愿地在美国花费巨资,投资设厂,仅能够保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如果想要借此机会增加全球的销售,提升利润,那是数学、逻辑没算好。

日韩两国的芯片产业本就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无需在美国额外设厂,在美国投资反而是多花钱。

当然,我们也知道日韩两国是被美国半利诱,半强迫。利诱是指拜登政府利用《芯片与科学法案》中的补贴资金。不过,由于美国的补贴金额严重缩水,看来这利诱变成了拐骗。

另一方面,美国可以胁迫日韩两国,若不是到美国投资设厂,助力美国建立完整的芯片制造产业链,日韩两国会失去美国的市场。

然而,日韩两国为了保住美国的市场,却会逐渐失去中国的市场,这等于是二选一。其实是比二选一更糟糕,因为中国将被迫发展自己的技术,只要技术发展出来,中国将不再需要 日韩两国的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

这笔账算下来反而是得不偿失。还有更糟糕的,当中国的国产技术成熟,还会反过头来和日韩竞争,这时候日韩还会更进一步失去其他国家的市场,例如欧洲。

到了这时候,只能保住美国的市场又有什么意义呢?再换个角度想,如果美国真的因此在先进半导体制程技术取得成果,日韩两国仍然会失去部分美国的市场。算来算去只有自己吃亏的份。

而且,这“报应”很快就来了,尤其是韩国半导体对中国的出口大幅下滑。2018年中国从韩国进口半导体及设备的金额为824亿美元,2023年的金额为662亿美元,下降幅度约20%。

情势再这么下去,日韩两国的半导体产业就没得玩了。

还有更惨的,日韩两国的汽车产业也受到冲击,尤其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

可能有人会说,日韩两国的汽车业者虽然在中国市场严重受挫,竞争不过中国本土汽车业者,但去年其传统动力汽车在非中国市场仍然有良好的销售。

这是因为才刚开始,随着中国电动汽车越来越有竞争力,将逐步侵蚀日韩两国的传统动力汽车市场。

另外,这也是因为美国采取保护主义,限制中国汽车的进口,日韩两国才能够维持美国的市场。

芯片和汽车产业都是日韩两国的支柱产业,如今两大产业的前景都蒙受阴影,自然要想办法,得要找到源头来解决。

源头在哪里呢?很明显,整个事件的源头是来自于美国千方百计要压制中国的发展。然而俗话说,你不能找魔鬼协商、交易,那可是越协商越惨,越交易越失败。这时候就得寻找“发展”的源头。

于是,就有了中日韩峰会,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及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助力。而美国则是被撇了下来。

3 日韩两国必须同中国合作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是35%,日韩两国必须要同中国“合作”。

为什么这样说?

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些年来,中国建立庞大而且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最具效率的生产结构,全球任何国家都无法同中国竞争。

美欧日韩等国家只有在一些高端产业还占有优势,但已经不多了,中国已经迈开了步伐向高端产业前进。

这时候,日韩两国唯有和中国合作,加入中国的产业链,才能继续生存。

这句话一点不夸张。尤其是在中高端产业,当大家都具备一定的技术,剩下的就是规模和效率。

半导体产业是如此,汽车产业也是如此,造船工业也是如此。日韩两国产业过去不也是借助规模效应,在全球夺取市场份额吗?

远的不说,之前三星利用其规模效应,屡屡在一些时刻降价,打击台湾面板产业。只要看到竞争对手的产品有起来的苗头,日韩两国就会采取降价措施,打击对手,扼死对手的发展。

4 中国产业的秘诀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之前美西方国家总是认为,中国的产业有竞争力,都是因为政府补贴的结果。

真是这样吗?其实,美欧和日韩两国也都在搞补贴,只是补贴的方式稍有不同。

当美国认定中国只是依靠补贴,才会具备如此强的竞争力后,美国加大了补贴的力度,不论是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还是《削减通胀法案》,美国政府都提供了大量的补贴。

中国模式不是仅仅只有这些,中国还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好,为产业解决电力、运输、通讯等问题,自然为业者降低了成本。

只有这些吗?当然不止,我们以后会再说明。

总之,美西方搞不清楚中国工业增长的秘诀,只是认定中国政府搞补贴,美国甚至还丢出中国产能过剩的议题。看看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于一年前的演讲中大力鼓吹政府适度干预,要抛弃或修正过去行之几十年的华盛顿共识。

沙利文那时候还被美国政界、学术界吹捧上天,被誉为具有大视野,战略眼光,俨然是继基辛格和布里辛斯基之后的大战略家,能够为美国力挽狂澜,取胜中国的重要人物。

然而,不过一年的光景,美国在电动汽车电和电动汽车电池方面就败下阵来,《削减通胀法案》也没什么用,反而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电池、光伏产业、半导体等大幅加征关税。

基辛格和布里辛斯基之后,美国到底还有没有杰出的战略家,我们暂且不谈,但不得不说,美国没有中国通,一点都不了解中国。

美国现在需要做的是。就像前两个世纪的期间。不断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留学,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则是认识西方,认识西方社会、政治和文化。

美国不能够只是编列一些预算,招聘懂中文的人进行情报和分析工作,而是要彻底认识中国。

回到中日韩峰会来。中日韩三方决定,将加速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虽说,中日韩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经很多年了。200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倡议,

当时还说,要在7年内谈妥,成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然而,其后有不少的耽搁,包括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更有美国从中阻挠,美国不乐见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例如2012年日本搞了一出钓鱼岛国有化事件,这是在日本右翼势力的鼓动之下。

当然日本右翼势力也获得美国在背后的默许和支持。因为在这之前,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遭受美方的压制,美方不希望日本右翼势力搞事,直到中国力量崛起,美方开始要利用日本右翼势力来对付中国。

因此,不能够期待一次的峰会就能够解决问题,就能够谈妥三国自由贸易区。

然而,这总是一个好的开端,这表示日韩之前一面倒地倒向美国的路线会“稍微”修正。这正是中国要的。

中国清楚知道美国对日韩两国的影响,冀望日韩两国于一夕间回转,并不实际。

但中国有底气,中国在高端产业领域越来越强,时间在中国这边。中国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已经取得了成功。至于光伏产业本就是中国的强项。

下一阶段是芯片制造。日韩两国现在还有机会。如果还是犹豫不决,蹉跎了时光,那就得说声抱歉。

因此,日韩两国越早加入中华经济圈对其越有利,丢失的市场份额越少。如若不然,你恐怕会是“再回首已百年身”,来不及了。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会!

0 阅读:1

杨风说华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