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都是为央视舞台而生,使命完成,人也离开这个世界!肖晓琳的一生,用这一句话去形容再合适不过。
54年的光阴里,她在央视工作整整29年时间,没日没夜地工作下,她为自己赢得“央视名嘴、铁嘴”的美称。
然而,在刚退休5个月后,传出来的竟然是她离开人世的消息,实在是让人痛心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含泪离世呢?

54岁含泪离世
2017年的3月,肖晓琳和丈夫手挽手站在美国的国土上,她看着这一片陌生的地方,忍不住叹息,自己的晚年竟然要在这里度过。
儿子是在国外上的大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发展,在这里买车买房,结婚生子,过着幸福一家三口的生活。
早些年,儿子总是抱怨,她不去美国陪陪他们,总是留他们小两口在美国孤独的生活。
时间上的一些关系,肖晓琳工作很忙碌,哪怕是儿子回国来居住,也不一定能够和母亲吃上一顿饭。
考虑到来回办理签证很麻烦,平时都是母亲有空去美国看他们,儿子却很少主动回国。

肖晓琳一路和儿子有说有笑,表示现在终于退休,以后可以好好陪伴儿子和孙子。她脑海里已经幻想着,和儿媳手挽手一起逛纽约街头,去购买一些喜欢东西的场面。
那种幸福的滋味,渐渐地萦绕在她的心尖。可这种好日子过了才三个月,她便查出患有结肠癌,而且已经到晚期。
所有的癌症到达晚期,那都是一个无底洞,哪怕是再多的钱财耗费进去,也未必能把人救得回来。
回首往昔,她一直努力奋斗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但丈夫却劝说她一定要保重身体,只有身体是自己的,钱财未必会有生命重要。

年轻时候的肖晓琳并不懂得这些,只顾着工作,却没有留意到自己的身体。看着儿子和丈夫为自己的病情操心,她心中倍感难受。
她在医院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痛苦化疗,医生摇头表示,这个病已经无法治疗,建议回家休养时,肖晓琳落下悔恨的泪水。

几天后,肖晓琳三思之下,要求儿子带自己回家。临终之前,她看着家人真心地说着,一定要注意健康,不要像她一样忽视。
曾经的她,是那么的风光,不知道离世之前,她是否会一一回想年少到退休的奋斗日子呢?

从老师变成播音员
肖晓琳出生于60年代,她的父母都是高知人士,在小时候她就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书籍,别的同学要去图书馆里看书,她则是留在家里,把爸爸一面墙的书籍,一一地拿下来看。
童年时,她的梦想就是和父母一样,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桃李满天下。
长大后,她却发现教书只能让少部分人看到自己,若是她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不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自己吗?

于是,她让父母用攒下的零花钱,在大城市里给她买了一个收音机回来,每天都坚持听广播,她以后要去做一个播音员。
肖晓琳成绩好,但当时的播音员并不流行,很多人都没有报考。

成绩再好,去的北京广播播音系,也是一个很冷门的学科,一个班级上只有十七八个人。
大家都调侃她,有那个本事为什么不去读一个好一点的专业,要去读什么播音呢?学播音有什么用,默默录一辈子的节目吗?
面对这些嘲讽,她并未放弃自己所选的专业,依旧坚持去学习播音。毕业后她又报考新闻系,去增加自己的学识。
一直到1988年,她才彻底脱离学校,被录取进入央视舞台工作。

肖晓琳记得,她告诉父母自己成为央视台的员工时,父母有多开心。在他们看来,若说大学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舞台,那央视则是全国播音人的最大舞台。
能够在最大的一个舞台上去展示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肖晓琳也不辜负父母所期望,在央视台里很快就站稳脚跟,能力突出的她,更是在几个月内就从单一的播音员,变成制片人、节目策划人。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只能压榨自己的时间去,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事业有了,却无法兼顾家庭
肖晓琳的儿子在国外结婚生子后,很少回到国内,是因为他知道,就算是自己回国也难以见到母亲一面。
父亲工作也十分忙碌,一家人真正团聚的时间少得可怜。从儿子记事起,妈妈是天天早出晚归,她主持的《观察与思考》也渐渐获得观众的喜爱。
1995年,肖晓琳主持的《今日说法》栏目正式上线,开播没多久,节目的收视率就成为央视的前几名。

孩子出生后,丈夫变成家庭煮夫,而她则是“大忙人”一个。儿子小时候找她,她总是匆匆挂断电话,丈夫这时会打开电视,让儿子在电视里看看母亲。
他认真地看着电视,父亲则是在一旁告诉儿子,母亲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会这么忙,他们不可以去怨恨妈妈。
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不再适合在《今日说法》,便决定亲自找一个接班人。

在一众新人之中,她挑中撒贝宁,并且表示出他逻辑清晰,思维很不错,一定能够把这个节目主持好。
撒贝宁确实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在肖晓琳离开《今日说法》舞台后,撒贝宁顶替她,成为第二个“铁嘴”。
作为央视台的老前辈,她的地位很高,是一位为央视培养出一大批人才的“教育播音者”。遗憾的是,她太过于努力,时常忘记吃饭导致身体处于消耗状态,这些年轻时候不注意的问题,便在年迈后给了她沉重的一击。

结语:
肖晓琳的一生都在舞台发展,看似光鲜亮丽,实则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儿子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她,丈夫也只能默默地照顾好家庭,等待她退休的一天,和家人们好好相处。
却不料,时间不等人,等到她想要陪伴家人时,已经没有那个机会了!她的故事也是告诉大家,年轻时候要减轻压力,平衡事业与家庭,不要只顾着事业不顾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