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如果说资本从不介入政治,那可能是这个世上最大的谎言。谁能想到,昔日以搞电动车闻名的马斯克,竟在德国政坛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次视频连线让整个欧洲都不淡定了。德国民众愤怒了,企业界也炸锅了,甚至连街头也爆发了近10万人的大游行。为什么一个美国科技巨头要对德国的选举指手画脚?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

事情的起点还要从德国近期的政治动荡说起。这次德国议会提前解散,源于总理朔尔茨未能通过议会信任投票。按照程序,德国将在2月重新选举新一届议会,而各大政党也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拼尽了全力。
但问题是,德国的政治局势并不乐观。执政的社民党支持率从过去的“老大”掉到了“老三”,只剩下15%左右。而“老二”极右翼的选择党,却凭借种种操作把支持率拉到了20%以上。而且,这个党派的领导人魏德尔在总理候选人的民调中,竟然还拔得头筹,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就在这个敏感时刻,马斯克的“惊天操作”出场了。他通过视频连线,直接在选择党的活动中现身,并公开表态支持极右翼党派。这一幕像一颗惊雷,直接炸响在德国民众的头顶。
马斯克为何插手政治?资本的野心与风险博弈
马斯克的行为并非偶然。早在去年年底,他就通过德国媒体文章暗示过对选择党的支持。有人说,马斯克此举是为了在欧洲推行更有利于他的商业政策。极右翼势力强调减少政府监管,而监管越松,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就越容易赚得盆满钵满。

更重要的是,欧洲的环保政策和新能源车补贴体系一直是以严苛著称,而选择党对这一政策并不感冒。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党派上台,特斯拉可能会迎来一个“放水的时代”。问题在于,马斯克此举不仅是为了商业利益,也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资本是否在通过他渗透欧洲政治。
德国民众为何愤怒?文化与政治的碰撞
马斯克的操作让德国社会炸了锅。一方面,德国人对外来资本干涉政治一向敏感。尤其是像马斯克这样一个美国商人,还公开质疑德国传统文化在多元化中的地位。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竟然借用了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变成了“让德国再次伟大”。这在德国是个禁区。德国历史上对“伟大”这个词有太多敏感记忆,一旦牵扯到极右翼,就更容易引发民众恐慌。于是,从科隆到柏林,反对马斯克和选择党的游行如火燎原。
朔尔茨的担忧成真,德国政坛走向何方?
其实,德国总理朔尔茨早就警告过马斯克的影响力。他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德国的未来只能由德国公民决定。”但现实却是,在他支持率不断下降的选择党却反而借助马斯克的“背书”越走越高。

副总理哈贝克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马斯克的最终目的是削弱欧洲政策的独立性。如果选择党上台,不仅德国会受影响,整个欧盟的政治格局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而朔尔茨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最新的民调,选择党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率正快速上升。这意味着如果没有重大转机,德国政坛很可能会迎来一场“大换血”。

商界反应:从支持到警惕,特斯拉在德国遇冷
马斯克的行为不仅引发了政治动荡,也让德国商界开始重新审视他的商业道德。许多企业家认为,马斯克的行为不仅仅是商业运作,而是试图通过政治干预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为了表达立场,德国商界甚至掀起了一场“抵制特斯拉”的行动。虽然这种抵制短期内不会对特斯拉的市场造成致命打击,但这种态度的转变却反映了德国企业对外资干涉本国事务的强烈不满。

极右翼崛起的深层原因:民众不满与政策漏洞
选择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德国社会长期矛盾的集中爆发。近年来,德国在移民政策、经济改革等方面的争议频发,许多民众认为传统政党已经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选择党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强调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再加上马斯克这样的国际人物“站台”,更是让这个党派的声势如日中天。

但问题是,选择党越强,德国社会的分裂就越严重。而这种分裂,不仅是文化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写在最后
有人说,马斯克的行动是“资本绑架民主”的最新实例,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商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企业开路。无论如何,这场风波让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看到了一个问题:当资本与政治深度交织时,民主还能否保持纯粹?

而这场游行背后,反映的并不仅仅是对马斯克的不满,更是德国社会对极右翼抬头的警惕。未来会如何发展?或许只有选票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