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讲究快、准、狠,但更讲究根基。功夫练得再花哨,没有稳固的下盘,遇到真正的行家,一搭手就露底。
拳术再好,遇到行家,一摸就知道你的底细,人想活的纯粹,可偏偏越走越复杂,谁之过?都是天意。
练拳之人,最怕的是浮,最讲究的是稳。武学中的“掀”劲,就是专破根基的技法,一旦被掀,人便如狂风中的落叶,毫无招架之力。

人生无事一身轻,是奢望。练拳也是如此,学过的东西,改了门路,便真的消失了吗?不会,所有经历都会留下烙印。
高手过招,搭手便知你的底细,功夫练得越深,越能察觉对手的破绽。江湖中人想活得简单,可越走越复杂,谁之过?人力有时穷,天意不可违。
掀劲分两种:由下而上,叫掀;由上而下,叫塌。两者不同,但原理相通。练拳不仅要懂招式,还得瞅准时机,眼疾手快,才能克敌制胜。

江湖老话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门灵。”练拳的真谛,就在于驾轻就熟。功夫深的人,眼光独到,一抬手就能找到对手的软肋,一出手就知道该怎么制敌。
掀人,也叫掫人,是从下盘入手的技法。一旦抄住对手的脚脖子,顺势一掀,对方便会失去重心,直接翻倒在地。
旧时江湖险恶,有人表面上对你恭敬作揖,单腿一跪,实则是借势扣住你的脚脖子,另一手护住自己面门,猛然卷带一掀,让人瞬间四仰八叉,毫无防备。

这种技法,就像突如其来的卷地风,直接攻破对手的下盘,让人措手不及。掀劲在太极拳中十分常见,比如“击地锤”,并不只是补倒地之人一拳,而是可以直接抄脚掀人。
俯身箍住对方脚脖子,顺势手插裆部,一拽一带,瞬间让对方跌个大叉,根本站不住脚。太极拳并不像电影里那般潇洒飘逸,真正的太极拳手出手果断,功夫扎实,讲究的是力量与技巧结合,决胜于无形。
过招时,既要防着对方,也要算计对方。所谓“旗差一招,满盘皆输”,实战中,一旦让对方掀了,几乎就是败局已定。掀人时,身体必须低沉,不能挺着身子去捞腿,而是要迅速猫身下去,随后借势起身,形成“先俯后仰”的大折叠。

如果练功时不能迅速下身,实战中就难以施展掀劲。尤其是遇到擅长低位缠斗的对手,就更要留意。一旦对方的重心比你低半头,你的处境就十分危险,因为随时可能被掀翻。
老话说:“不怕千锤百打,就怕四仰八叉。”能挨拳不怕,怕的是一掀即倒,一旦失去平衡,局面瞬间逆转。太极拳其实打起来很土,但都是硬茬子。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说对了一半,二人过手是既要防着,又要算计着。
旧时比武,双方动手前往往会用隐语试探,这边说:“您下条不灵,师娘教的吧?”意思是,我看你的下盘不稳,明告诉你,一会儿我要取你的左脚后跟,让你摔个屁墩子。

对方回:“飘把子跑风,听喽就过。”意思是,你满嘴跑火车,我耳朵当没听见。可一交手,果然如预料,上手做幌子,顺势一抄底,手上一带一转,对方立刻腾空而起,摔了个结结实实的屁墩。
掀劲的关键,全看腰力。腰部有劲,整个人能顶半边天;腰部无力,软如虾米,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爆发。掀人之法,必须出手果决,宛如狂风卷地,一掀即起。练武之人,若想功夫扎实,腰部训练不可忽视。
正所谓:腰里有货,方能掀天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