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场戏剧表演能够让观众自发地站起来欢呼,甚至要求演员八度返场吗?
这是在福建芳华剧院的一个普通夜晚发生的真实场景。
相对于网红的“流量”来说,这位越剧演员的“顶流”存在感可谓是实打实的。
她就是王君安。
就在3月29日那天,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的启幕选择在这里成功举办。
王君安领衔主演贾宝玉,现场座无虚席,掌声经久不息。
线上线下超万人共同见证这一艺术盛宴。
看过现场的观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王君安:从“小尹桂芳”到越剧“白马王子”时间回到1981年,年仅11岁的王君安因为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和一段《黛玉焚稿》从千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加入由尹桂芳创办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尹桂芳对她极其重视,亲自带在身边传授技艺,成为晚年重点培养的嫡传弟子。
在越剧界,王君安被誉为“小尹桂芳”,这是对她最大程度的认可和褒奖。
1986年,16岁的王君安和李敏凭借一出尹派名剧《红楼梦》蜚声上海滩,“小尹桂芳”之名由此不胫而走。
粉丝们称她为“白马”,取意“白马王子”,这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
求学金融,再返舞台,越剧艺术的坚守与传承越剧舞台并不总是她唯一的选择。
在她年轻时,王君安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局限。
她发现自己缺乏语言能力和世界观,甚至连餐厅的英语菜单都看不懂。
因此,她决定到美国攻读金融学学士。
在恩师尹桂芳的支持下,王君安前往美国深造,并在2001年拿到了经济与金融管理本科学士学位,成为美国职业会计师,并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
越剧对于王君安来说,已经成为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在金融领域工作,但她时刻不忘越剧的事情,最终在36岁时,她选择回到福建芳华越剧团。
在回归之后,王君安出演了众多经典作品,如《红楼梦》《何文秀》《盘妻索妻》《沙漠王子》《玉蜻蜓》《柳毅传书》《柳永》等等。
在继承尹桂芳技艺的同时,她注重创新,将尹派艺术发扬光大。
越剧国际化:走出国门的尹派艺术不仅仅是在国内,王君安还将越剧艺术带到了国际舞台。
2024年,她参与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的“纪念女子越剧一百周年”的庆典盛会,带来了全英文讲座与示范表演。
这场活动,是海内外首次由顶尖研究学者与著名越剧艺术家共同参与、横跨多种媒介的越剧纪念盛典,在整个越剧发展进程中都相当罕见,对国际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作为尹派艺术的“守艺人”,王君安在芳华入闽65周年暨尹桂芳诞辰105周年纪念展上,郑重承诺要坚守“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院训,将尹派艺术守正创新地传承下去。
她不仅以实际行动经营好剧团,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越剧的魅力。
如今,越剧《红楼梦2025版》已经入选2025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工程,芳华剧团计划于下半年完成电影版的拍摄。
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在这一作品中再次见证越剧经典的新生。
新时代的传承与坚守王君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只是流量才是顶流,真正的顶流在于对艺术的不变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她的努力和坚守,不仅让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延续,更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
通过她的故事,我们看到了越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让我们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经典艺术始终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没有观众的热爱和支持,艺术家再优秀的表演也会成为孤芳自赏。
因此,我们作为观众,更应尊重并珍惜那些为艺术付出不懈努力的艺术家们,用我们的掌声和喜爱,传递对他们的肯定和感谢。
讲到这里,不妨思考一下:你有多久没有走进剧场,静心欣赏一场传统艺术表演了呢?
在信息化和快节奏的今天,或许重新拾起这些古老而美好的东西,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一份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