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试图再现俄罗斯安225,拟造650吨战略运输机,一次能运5辆99A

超级啊 2025-04-12 10:56:53

一、前言

近日俄罗斯的一家自媒体,拿着刊登在《兵工自动化》期刊上的论文,称我国正在研制一款类似安124的战略运输机,这引起了我不小的兴趣。

可在我看了俄自媒体放在消息里论文截图后,多少有点傻眼了。因为这个俄罗斯自媒体明显不太懂中文,没有看懂论文最后的那句“战略运输机最大平飞质量约为629吨”的语句。这哪里是跟安124同一等级的运输机啊,明明是类似安225的超级巨型运输机。

按照论文当中对于战略运输机的性能设定,运输能力比运20高出三倍还要多,可一次性运送5辆99A主战坦克或者11辆步战车。运载性能如此优秀的国产战略运输机,实在是挑起了我跟大家唠一唠的兴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从俄罗斯自媒体传出来的国产战略运输机运40。

二、运40源自于海军航空大学的一篇论文

开聊之前我要先叠一个马甲,免得文章被卡着发不出去。俄罗斯自媒体引用的国内论文被我在网上找到了,是来自海军航空大学的《基于CFD理论的战略大飞机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整篇只是提到了国产战略大飞机可能的气动布局以及性能,并不能像俄罗斯自媒体那样,看成是咱们战略大飞机已经开启研制的信号。

这篇论文中提到的国产战略运输机,机身长度达到了84米,高度18米,翼展88米,配备4台发动机,飞行机组成员6人,主起落架数量达到惊人的32个。

相比起运20 47米的机身长度,45米的翼展,以及15米的高度。论文当中的战略运输机尺寸明显有了翻倍提升,这一机身尺寸数据倒是跟俄罗斯的安225运输机相当。其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问世,那绝对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输机。

文中还提到如果国产战略运输机,应用于民用科技领域,可一次性运送599名乘客。如果是军用运输领域,则能一次性运送11辆步兵战车,凑够4架战略运输机就能将一整个中型合成营的步战车数量,快速的运抵全球任意位置。这对于我们的战略投送能力来说,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而要是改装成战略预警机,那么探测距离会达到恐怖的1500公里。什么概念呢,就是由战略运输机改装成的预警机,只需要在福州城市上空盘旋,就能将空情探测预警范围,覆盖到菲律宾北部城市,以及日本南部绝大部分城市。

我们相当于将战略预警雷达给搬到了空中,敌人的航母舰队、战斗机编队都难以靠近我们,更难对战略预警机构成威胁。国产战略预警机可以在红旗系列防空导弹的庇护下,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提供千里以外的空情海情态势,其所带来的战略层面的意义十分重大。

不过前边也提到了,论文毕竟只是对国产战略大飞机进行了基于理论的模拟,无法看做是咱们军工开启研制战略大飞机的信号。

三、现在中国有没有能力打造战略运输机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样的一款战略大飞机,对现在的军工业实力来说,未必就造不来。

对于一款战略大飞机而言,动力是制约其能否落地的关键。论文当中提到国产战略大飞机使用了四台通用电气的GB90-115B涡扇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567千牛。

我不知道为啥论文要用美国通用电气的涡扇发动机,咱们打造这样一款拥有极高战略价值的运输机,我敢打包票,军工百分之一百的不会选用外国的发动机,其最有可能选择的是国产的长江20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上个月有消息称国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长江2000完成了全状态高空台试验,最大推力343千牛,比波音787搭载的GEnx-1B发动机更高,很快就能搭载进国产大飞机C929的体内。不过需要说明一下,这则消息我一直没有查到真实的来源,消息的真假很难辨别。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咱们的的确确存在长江2000这一型号的涡扇发动机,虽然在最大推力上不及通用电气GB90-115B涡扇发动机的一半,但是别忘了,战略大飞机的4发布局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尽管4台通用电气的GB90-115B,可以给国产战略大飞机带来2268千牛的最大推力,可如果我使用6台长江两千涡扇发动机的话,动力性能其实并不会逊色多少。

像战略运输机安225也是搭载了六台涡扇发动机,型号为D18T,单台推力达到了229.5千牛,六台加到一起近乎1400千牛的推力,就可推动安225升空,巡航速度还能做到每小时800公里。那么同理国产战略大型运输机,使用6台长江2000涡扇发动机,没有理由会飞不起来。

按照推力数据来说,6台长江2000总推力可以达到2058千牛,所以理论上来讲国产战略运输机的起飞距离,运载能力以及飞行速度都会比安225更加出色。所以国产战略运输机的动力,并不存在无法突破或者受人桎梏的问题存在。

而在机体的制造上,越是涉及到战略级别的飞行器,对机体结构件的锻造越是更加重视。而如今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掌握高性能大型金属3D打印技术并实现工程应用的国家,目前已知应用上3D打印技术的国产飞行器,有运20、歼35以及最新批次的歼20。

该技术可以制造出飞机上任意复杂形状的大型零件,并且它不像传统制造技术那样存在 先 制造专用模具的限制,这样一来3D打印的制造成本会更具优势。相比起传统工艺,3D打印技术制制作1吨重的钛合金复杂结构件,只需要130万元左右,而传统制造技术,需要2500万元。

此外除了成本的巨大优势,3D打印一次成型,让结构件的耐疲劳度,相比起传统技术制造出的结构件更高。运20在3D打印机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5年首飞、8年交付的成绩,足以证明该技术对飞机制造领域的帮助有多大。

如果说3D打印技术解决了国产战略运输机大型结构件的制造问题,那么国产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工业母机,则是进一步的将超大型飞机结构件的生产制造落到了实处。

这一工业母机彻底解决了常规机床锻铸分离以及3D打印技术有铸无锻的问题,让3D打印技术生产出来的飞机结构件质量有所保障。有了该技术国产战略运输机也就有了诞生的根本。

动力没问题,机身制造也没问题,那么现在剩下的恐怕就只有飞控的问题了,但是想来对我们军工来说也不会是个问题。你想想成飞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三发布局所带来的复杂气动控制都能解决,一款战略运输机的飞控还会是问题吗。

四、总结

所以我个人觉得,战略运输机对我们军工来说并不是难题,其已经具备制造生产的所有必要条件,现在就看空军在战略运输方面的需求强不强烈,以及钱包鼓不鼓了。这样一款大飞机的生产制造与维护费用,恐怕不会低于福建舰航母。但我想只要空军需求极为强烈,那咱们即便是咬着牙,也要整出来一款600吨级的战略运输机来。

如果未来有一天,国产战略运输机真的问世了,那么不用怀疑,军工们肯定朝着南天门计划的鸾鸟空天母机平台前进了。由衷的希望,可以尽早看到咱们的战略运输机,在空中飞过的场景。

感谢咱们得科研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为祖国摆平航空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感谢每一位看到这里的军迷朋友,谢谢,咱们后会有期。

0 阅读:0

超级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