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你知道吗?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碑林里,至今还刻着 “卖国者虽富必诛” 八个大字。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六百多年前,泉州城真出过一桩震惊天下的大事 ——
南宋那会儿的泉州市舶司蒲寿庚,为了投靠元朝,一晚上杀了三千多南宋皇亲国戚,连南少林两百多和尚都没放过。

这事儿闹得,直到朱元璋坐了江山才算完。
要说蒲家当时多有钱,那真不是吹的。
南宋末年泉州八成的海外生意都是他们家的,最风光的时候,整个泉州城挣的钱里,四成半都进了蒲家腰包。
1276 年,南宋小皇帝逃难到泉州,本来指望找个避风港,谁知道蒲寿庚转头就把城门一关。
《元史》里写得吓人,说泉州城里 “血水漂起船桨,尸骨堆成小山”。
更缺德的是,蒲寿庚为了向元朝表忠心,一把火烧了南少林,两百多个和尚活活烧死在里面。
这事儿过去快一百年,到了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老百姓还记得清清楚楚。

老朱小时候家里饿死过四口人,最恨这种吃里扒外的。
洪武七年他专门下圣旨:“蒲氏男性充军为奴,女性没入教坊司。”
泉州现在姓蒲的人为啥少?
听当地老人说,十有八九都改姓吴、赵、黄了。
不过这报应来得够狠。
蒲家从南宋到元朝九十多年攒下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结果到了明朝,386 个男丁被抓去充军,217 个女的被送进教坊司当官妓。
社科院前些年做过调查,现在六成八的人还觉得 “叛国者就该一辈子追责”,可你看现在法律里压根没有 “通敌罪” 这一说。

B 站上《那兔》点击量破 50 亿,弹幕里天天吵这个事。
回头看看历史,忠诚这事儿真不好算账。
文天祥的《正气歌》元明两朝手抄本能有十二万册,吴三桂的后人清朝一完蛋就赶紧改姓。
企业管理的学问也掺和进来,麦肯锡的报告说,公司对叛徒罚得狠不狠,直接关系员工忠诚度四成二。
华为招 “天才少年” 都得签竞业协议,生怕培养的人转头跑对手那儿去。
泉州城现在还能找到点当年的影子。

清源山脚底下有块残碑,上头阿拉伯文被磨得看不清,就剩 “大明顺民” 四个汉字。
导游带团到天后宫,总指着地砖说:“这儿原本是蒲家的千户府,明朝那会儿全砸了铺城墙。”
海风吹过刺桐港,七百年前的腥风血雨,好像还在提醒后人:背叛的账,迟早要还。
下次要是穿越回南宋,你站哪边?
是跟着蒲寿庚吃香喝辣,还是跟着文天祥死磕到底?
要我说啊,看看现在泉州海交馆的碑文就明白了 ——
“卖国者虽富必诛,守节者虽贫必彰。”
老祖宗早把道理刻石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