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伙这房火了!网友:像穿越回民国?

慕儿说时尚穿搭 2025-04-23 17:28:02

最近刷到成都一个小伙的新家,评论区炸了——“这哪是新房?分明是民国电影片场!”“建议直接挂‘天下为公’横批”“每天不穿旗袍都不敢坐沙发”……到底多复古的装修,能让网友集体玩起“穿越梗”?

故事主角是成都网友@卤蛋不吃卤蛋,他的新房因“太复古”意外走红。

没有刻意追流行风格,只是单纯喜欢复古元素,他把老家具、老物件和自己的审美一组合,随手发上网就火了。

后来听网友建议添了老画像,没想到越搭越有味道,连他自己都越看越喜欢。

走进他的家,每个角落都藏着“旧时光密码”:客厅铺着木质地板,双眼皮吊顶下挂着金色吊灯,暖光一照像蒙了层老电影滤镜;棕色真皮沙发搭红白菱格毯,旁边落地灯罩是白色的,柜子上摆着八音盒、老式搅拌机,晚上再放张黑胶唱片,活脱脱民国上海弄堂里的“小资客厅”。

餐厅和客厅用书架隔成开放空间,风扇吊灯转着,圆形木桌铺花卉桌布,花瓶插着鲜花,靠墙橱柜是深色木质,金色拉手一拉,烟火气里都飘着旧时光的香。

最绝的是卧室办公区,老式拨盘电话、绿色玻璃罩台灯、带蕾丝布的玻璃柜,连杂物都藏得若隐若现,网友说“这哪是办公?分明是在拍《金粉世家》续集”。

这股“民国风”为啥突然火?

往深了看,是年轻人对“千篇一律”的反抗。

现在装修圈流行“奶油风”“侘寂风”,好看是好看,却总觉得“别人家都这样”。

@卤蛋不吃卤蛋 的家反其道而行——不用网红家具,不追爆款配色,反而用老物件、老工艺,把“旧”玩出了新味道。

就像网友@momo 说的:“我们图书馆也是这风格,一进去就想和朋友说‘今天要跟重庆方面汇报’。”这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恰恰戳中了年轻人的怀旧情结——谁没在爷爷奶奶家见过老挂钟、老沙发?

谁没在老电影里被民国的精致感打动过?

更关键的是,这股复古风不是“为老而老”,而是“旧壳装新魂”。

比如餐厅的风扇吊灯,既保留了老物件的造型,又满足现代照明需求;客厅的木质矮柜,摆着八音盒也摆着玻璃杯,老物件和新日常无缝衔接。

成都本地有设计师专门研究复古风(据2025年4月最新行业数据,成都擅长复古风的设计师占比达15%,比三年前涨了8%),他们说:“现在年轻人要的不是‘复制过去’,是‘把过去的美,装进现在的生活’。”@卤蛋不吃卤蛋 就做到了——他的家能喝咖啡也能吃火锅,能放黑胶也能连蓝牙,老家具不“端着”,反而成了生活的“配角”,这才是复古风最动人的地方。

网友的热情也藏着共鸣。

有人说“想把出租屋也改成这样,回家就穿越”,有人说“原来老物件不土,是我们没搭对”,更有人感慨:“现在豪宅都在卷大门、卷立面(参考2025年成都楼市观察),但这种‘有温度的家’,才是普通人真正想要的。”确实,装修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让自己住得舒服”。

@卤蛋不吃卤蛋 的家火了,本质是大家对“有故事的生活”的向往——比起“网红打卡点”,我们更想要一个能装下回忆、装下日常,还能装下“穿越感”的家。

最后想说说,这股“民国风”热,其实是种文化自信。

以前我们追欧式、美式,觉得“外国的老物件才叫复古”;现在我们开始用自己的老家具、老工艺,把“中式复古”玩出了新花样。

就像@卤蛋不吃卤蛋 家的八音盒、老电话,它们不只是“旧东西”,更是我们和过去的连接——爷爷的老怀表、奶奶的木箱,这些藏在每个家庭里的“老物件”,其实都能成为“复古风”的主角。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小伙的装修走红”,不如说是“一群人对‘有温度的生活’的共鸣”。

下次逛二手市场,别再觉得老家具“土”了——擦干净,搭对了,它们能让你的家,也变成“别人眼里的电影片场”。

0 阅读:1

慕儿说时尚穿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