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绸之路”会改变航海史吗?中俄携手促进的“北冰洋航线”一旦成功,我们的货物将不会途径马六甲海峡,不被苏伊士运河收取高额过路费,也不必承受绕道好望角的远途航行和海盗骚扰。

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纬度越高,绕圈路线越短,越是省时省路省事。欧盟是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对欧盟的出口能占咱们出口总额的22%。这么大的体量,九成以上依赖海路运输。长久以来,从亚洲到欧洲主要有三条海航路线,分别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和非洲好望角。
咱们挨个说说,先说苏伊士运河,我们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走印度洋,然后通过狭长的苏伊士运河才能达到欧洲各大港口,作为全球重要的航道,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可不便宜,20万吨以上的货轮一次通过收费50万美元,况且还要途径索马里等地,海盗出没,风险未知,而苏伊士运河,作为一条人工运河,需要定期清淤才能确保船舶通过,不仅需要排队等待,一个不小心还可能堵上几天,如果货轮吃水深度超过21米,重量超过25万吨,想过都过不去,就需要绕道到非洲好望角了。
这一绕,不仅路程多出6000多公里,时间上也多了12天,就算没有海盗骚扰,也没有国家收过路费,运输成本也只高不低。
第三条路就是横穿太平洋,走巴拿马运河,可巴拿马运河也是要收费的,且河道也很浅,最大载货量严格控制在5.25万吨以内。
我们势必要走马六甲海峡,而美军在新加坡是有驻军的,要是遇到特殊时期,一言不合切断了我们的航线,我们就得抓瞎了。

冰上丝绸之路,是可以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线,也有三条路线,目前只有中俄的极地东北航线最有可能实现。
冰上丝绸之路—可行之处能促成冰上丝绸之路的先决条件,正是被人诟病的“全球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一度,那么北极就会升高两倍,到时候海冰融化,冰的反照率变低,海洋就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如此进入恶性循环。一旦海冰消失,北冰洋恐怕会变成“极地地中海”。而实际上,北极上的海冰覆盖面积从1984年的310万平方千米降至2019年的11万平方千米,预计2050年的夏季,北极圈的海冰有可能会完全消失。海冰的变化越来越有利于航道的全面贯通。
冰上丝绸之路也有三条路线,一条是经过加拿大海域的西北航道,一条是经过俄罗斯海域的东北航道,还有一条是直穿北冰洋中心海域的中央航道,目前,西北航道海冰复杂,有多年冰和固定冰,想要实现通行,难度极大,而中央航道以人类的科技,更是只停留在理论上。
所以中俄之间的东北航道是最有可能开通的,一旦通航,从上海到西欧港口,比走好望角缩短一半多的路线,上海经过东北航线达到美国东海岸,也比走太平洋和巴拿马运河,距离缩短了3500海里,距离缩短了,也就意味着运输成本降低了,每年可以节省千亿美元的费用。
况且,北极圈的石油储备预测为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到47万亿立方米,世界上未开发的天然气30%在这里,一旦海航开通,对资源的开发和运输,带来无法估量的益处。所以,中俄都迫不及待的推动该航线。

冰上丝绸之路一旦打通,振兴东北将不再是个口号,我们不仅可以缩短航程,降低过路费用,关键是不用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过船。
北极东北航线—势在必得去年,俄罗斯举行了两艘核动力破冰巨舰的下水仪式,这两艘破冰船,排水量达到3.35万吨,能够破开3米厚的冰层,可以说是全世界动力最强的破冰船,俄方表示,计划会打造五艘这样的破冰船。而这举世瞩目的下水仪式就是为布局冰上丝绸之路的准备,俄罗斯也是真的急呀,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黑海,波罗的海的运输均受到欧洲的限制,该航线极有可能成为俄罗斯的“破冰”行动。
而我们早在2013的时候,驾驶中远海运集团的“永盛”号,历时27天,航行7931海里,顺利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比传统航线,路程缩短了2800海里,时间减少了9天,是第一艘成功经北极东北航线达到欧洲的中国商船,事实证明,该航线就是连接亚欧两大洲的最短路线。
当然,冰上丝绸之路也是困难重重,例如,沿线环境恶劣,极端天气频繁,同时,沿途人口稀少,导致沿线基础设施差,几乎没有码头和补给点,后期还需要大量基础建设。
可是航线一旦开通,收益是巨大的,不仅仅是航线上的中俄两国,也可以把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联结起来,例如,日本如果使用北极东北航线,从横屏到鹿特丹,可以直接减少13天的航行时间。

冰上丝绸之路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新的取舍,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我们顺应自然,也敢于挑战,时代似乎全方面为中华民族复兴带来机遇,在此,由衷希望冰上丝绸之路能顺利打通。
是对欧洲货运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