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挺惨的。
52年院系大调整,忍痛割爱。
原来医学院并入华西协和大学,成就了现在的华西。
重大心里苦,自己的医学院成就了别人。
重大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985,想发展医学。
身边就有一个黄花大闺女,追啊,别人爱搭不理,旁人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去撩西政,结果西政直接发动护校运动。
重大心里苦,没得法,只好从头开始。

现在来看看三校的情况。
西政有历史机遇带来的神话,有拒绝并校的气骨,但没有牌子,也没有钱,实力下滑相当严重。
重医有传承上医的血脉,有收入可观且重庆人民认可的众多附属医院,但没有牌子,困于西南一隅,学术方面也不出色。
重大有金招牌,有较多些的资金,但内部并不团结,学术成绩也不出众。
可以说是三输的格局。
因而许多人都对当初三所学校未能合并感到惋惜。
如果当初合并了,情况会如何呢?
即使二十年前合并了,现在这个“新重庆大学”能追平现在的四川大学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当然追上川大本身就存疑,至于超过川大、跻身航济开之列则多少给人碰瓷的感觉。
合并浪潮过后,重大、西政、重医三校独立发展的这二十年里。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合在一起也就是给现在的重大添了一个A类法学,一个B+临床医学。
这样的“新重庆大学”又能说上多精尖呢,只能说确实更加像“综合大学”了一些。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如果真的合并成功,“新重庆大学”怎么可能还维持如今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体量。
那时候“新重庆大学”法学院建设确有可能“优中取优”,但是失去了体量加成的法学院一定能取得法学学科评估A吗?
再者,“新重庆大学”对吸收自重庆医科大学的学科裨益又如何呢?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临床医学A类大类里,看不出“新重庆大学”能有信心干掉哪一所。
“新重庆大学”是有能力把重庆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学科抬进B+之列,可是再想进入A类大类,实在是难。
这么看来,“新重庆大学”大概率就是比“现重庆大学”多添一个A类大类(非A+)学科,多添三四个B+学科罢了。
这样的“新重庆大学”依然是大而不精,高原学科多而尖端学科乏力的大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重庆这座城市本身所固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够好到合并出一所高尖985。
另一方面,自重庆直辖以来,重庆政府就承担了三峡库区搬迁、扶贫渝东北渝东南等等更为重要的民生任务,财政本就捉襟见肘的重庆政府能投入到高等教育上的资金本就不多。
过去二十年,重庆高教整体进步缓慢,和其他地方相比更显得“不进则退”。
每个高校内部固然有管理层短视,学术圈近亲繁殖、战略部署学科布局不合理等等问题,但不应该忽视城市命运、城市发展状况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已经有鲜活的例子证明,城市发展陷入瓶颈之时,就算有深厚历史底蕴、名声显赫一时的名校也难逃师资“孔雀东南飞”的命运。
也就不难理解,近些年来越来越多比重庆高校实力更雄厚、名声更大的高校西校东进、北校南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高校寸步难行。

贫穷的高校之间合并不过是坐吃山空的翻版,真要够有钱,三所学校各焕生机、齐头并进也并无可能。
大学的地位从来就不是靠合并就能迅速提升的,单个学科可以,大学整体不行。
整体提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重大得了时代,重庆直辖,得了地利,还是直辖,丢了人和。
前几年国家传动重点实验室都差点摘牌了,这还是自己兜里的鸡蛋,能保住位置就是好的了。
其实这些年三所学校的发展都不是很顺利。
西南政法多次出现战略错误,面临了一个长达15年的穿小鞋时期,几乎给干废掉了。
很多知名教授被重庆大学、湘潭大学等挖走,重庆大学挖走教授也是花了大价钱。
重大B+,西南A,否则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的法学大概率是可以保持到A+水平的。
其实对于重庆大学和西政是双输局面。
现在国家根本不重视法学发展,而始终是关注工科发展,西政现在拿不到什么预算,在全市都是最少的一档次,还不如一些专科。

重庆医科大学没有并入重庆大学,对重庆大学损失也很大,其他不说,如果以现在的数据并入重庆大学,重庆大学ESI学术排名会直接到大概21名,学术水平直接变成中9水平。
医学有个特点,就是学术产出特别高,很容易拉各种排名。
重庆因为高能级的城市定位、有作为的市领导、西部大开发、陆海通道、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实现了脱胎换骨,现在变成一个新潮时髦、魔幻立体,有未来感和生命力的西部国际都会。
但重庆大学没有这个运气,所以还是老样子。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如果真合并,绝对的顶9。但不大可能都合并
哈皮:重大的医学院是华西支援的。院系调整又回去了。而且华西也一直就强大!
合并了也达不到。只是体量变大,学科不会变强。几大沙漠垒起来,还是不如珠穆朗玛峰高。
厉害了
:
重医应该合并到重大,西政没必要合并。
既然重医并重大意义不大,那重大自建医学这种行为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