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岱岩在杭州拿走屠龙刀,可谓其一生的转折点。此后,俞岱岩从一个名闻江湖的武当豪侠变成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张翠山在经历十年荒岛生活回归中原遇上俞莲舟时问及俞岱岩的情况,俞莲舟说俞三侠的名号算是在江湖上除名了。直到三四十年后,张无忌从赵敏手中夺得黑玉断续膏,这才治好了俞岱岩的手脚,不过毕竟残疾多年,手脚也只能恢复与常人无异,一身好武功是不复存在了。关于俞岱岩在杭州从德成身旁带走屠龙刀这件事情,却在一定程度上引人争议,侠客君在某一篇文章说龙门镖局时,有人在文章后面留言说俞岱岩贪心想拿屠龙刀因此被人打成残疾乃是罪有应得。

关于这种说法,侠客君并不感冒,因为从原著的细节上讲,俞岱岩拿屠龙刀绝非贪图宝刀的原因,而更在于江湖道义。当时德成已死,和德成死在一起的还有不少江南黑道中人,俞岱岩在拿走宝刀时就因宝刀先前在德成手里向德成默祝:“德老丈,我决非贪 图此刀。但此刀乃天下异物,如落入恶人手中,助纣为虐,势必贻祸人间。我师父一秉至公,他老人家必有妥善处置。”而且在此之前,俞岱岩在与德成讨论屠龙刀的事情时还曾说过:“武学之士,全凭本身功夫克敌制胜,仗义行道,显名声于天下后世。宝刀宝剑只是身外之物,得不足喜,失不足悲,老丈何必为此烦恼?”而且俞岱岩还劝德成拿屠龙刀去海沙派换取解药。当德成对俞岱岩说及那六句话时,俞岱岩更是直说:“难道我见你怀里抱着这样一把刀,便非听你的话不可吗?当真是笑话奇谈。”由此可见:第一,对于宝刀宝剑而言,俞岱岩更信认自己的武功;第二,关于那六句话,俞岱岩更是当成笑话。试问像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贪图屠龙刀这样一柄神兵利刃呢》
金庸先生小说《倚天屠龙记》的名字本来就是从书中利器倚天剑和屠龙刀来的,又有那六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不过那六句话却是江湖中动乱的根源。所以从江湖道义来讲,俞岱岩既然遇上了这档子事,拿走屠龙刀的初衷是避免宝刀落入奸人之手,引发更大的江湖浩劫。这种“以正制邪”的动机符合传统侠义精神。在弱肉强食的武林生态里,强者暂时保管可能引发祸乱的宝物,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江湖责任的承担。俞岱岩想把屠龙刀带往武当山交由师父张三丰处置,和《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保管《九阴真经》是同样的想法,为了避免武林中人为此争夺不休而导致流血事件不断发生。

小说里的六句话还牵扯到另外一件神兵就是倚天剑,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江湖中人对倚天剑并没有屠龙刀的兴趣,要知道六句话中最后两句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意思就是如果倚天剑不出世,那么就没有什么武器可以和屠龙刀争长短。从字面意思理解,能够与屠龙刀抗衡的只有倚天剑,反之亦然。这也是为什么黛绮丝在蝴蝶谷和灭绝师太比武输招后想到远赴海外找金毛狮王谢逊借屠龙刀的原因!可是面对与屠龙刀同样负盛名的神兵倚天剑,却没有人那么想去找麻烦,这主要是因为倚天剑和屠龙刀不一样,倚天剑是峨眉派的镇派之宝,也就是说倚天剑是有主之物,而屠龙刀则早已经是无主之物了。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引起纷乱的就是无主的宝物了,别人就会想,既然无主,肯定是谁厉害就属于谁,根本没有道义上的负担。如果去抢倚天剑,撇开未必打得过灭绝师太的因素不谈,即使其峨眉派镇派之宝的称号,很多人就会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所以,俞岱岩想带走屠龙刀交给张三丰定夺,是具有一定的正义性的。只不过,当时乃是乱世,俞岱岩路见不平便出手夺刀,固是侠肝义胆的表现,却由此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后患,他也因此付出了残酷的代价。

诸君以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