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上将刚到中国,航母要开向中国近海,英媒:1艘可战2艘中国航母

爱车这一族 2025-04-16 14:56:11

【前言】

英国国防参谋长访华期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计划赴亚太,英媒声称一艘英国航母可胜两艘中国航母,此言论引发广泛讨论。

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处境尴尬,其举动矛盾,既欲对华友好,又不愿放弃军事存在,彰显了这一困境。

英国此举的战略意图何在?航母间的实力对比究竟怎样?

【纸牌屋上的&34;】

英国媒体所称的“言论”,宛若纸牌搭建的楼阁,外表华丽,内里却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崩塌。

《每日电讯报》专题文章激动宣称,远洋决战时,一艘英国航母能对抗中国辽宁舰和山东舰。此论调仅基于英航母搭载F-35B隐形战机。

揭开表象,F-35B隐形能力虽佳,但作为垂直起降战机,其显著缺陷在于航程与作战半径有限。

这些飞行器飞行半径仅1667公里,相较于中国歼-15的3000公里航程,犹如短跑选手对阵马拉松冠军,差距显著。

更令人讽刺的是,耗资40亿美元的该舰自身问题未解,多次发生漏水事故,积水深达1米,导致精密电子设备受损。

一艘航母若连自身船体完整性都无法确保,却欲远航挑战他国海军,实属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之举。

从体系化作战视角审视,英国航母困境凸显。英海军仅拥6艘45型驱逐舰与12艘老旧23型护卫舰,其中45型因推进故障被嘲“病舰”,23型则为90年代设计。

相比而言,中国海军052D驱逐舰与054A护卫舰在数量及性能上均占绝对优势。英媒沉醉于虚幻时,却忽视了现代海战的核心:体系化对抗。

再先进的单一武器,若无完整作战体系支撑,犹如利剑在手却赤身裸体的武士,虽锋利却脆弱不堪。

英国航母远离本土支援,面对中国全面的预警与多层防御,可能未及F-35B发挥作用,就已先出现在对方雷达上。

【双面外交】

英国明知面临挑战,仍派航母赴中国近海,甘冒风险。此举背后战略意图何在?国际关系动作往往蕴含复杂政治考量与经济利益,值得深入剖析。

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拉达金上将访华期间,航母远征计划同步进行,此双重行动非偶然安排,显有深意。

拉达金为英十年首访华高级军官,名义上增两军互信。然英随即宣布遣“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率4000军人出征,此双重行径犹如哈姆雷特之诡计。

从战略需求出发,英国脱欧后亟需重建全球影响力,视亚太地区为全球经济活跃区,因此成为其欲图增强影响的关键区域。

英国欲借航母远征亚太,彰显实力,提醒各国其存在。计划8个月巡航,途径地中海、印度洋至日本周边,规模盛大。

然而,该编队如同巡回马戏团,四处停靠表演,真实目的非战斗,而是向世界宣告:“虽岁月流转,我们仍存。”

从现实角度看,英国此举意在配合美国战略,成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盟友,以缓解美国在中东的困境及分担亚太的军事压力。

英国作为某理念拥护者,乐于扮演特定角色以换取美国支持。其外交手法如同在美中间周旋的中间商,既讨好中国贸易伙伴,又巴结美国安全靠山。

航母巡航成为英国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既彰显对美国忠诚,又增强在亚太国家中的存在感。

英国忙于国际舞台之际,中国默默构建起显著的海上力量,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区域安全格局的转变。此实力对比变化,或成英国这一昔日强国最为担忧的现状。

【中国海军的崛起与体系化实力】

英国仍沉醉于往日荣耀时,中国已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塑造区域安全的关键角色,此转变体现于战略思维及大国重器,如令世界瞩目的“XX”号航空母舰。

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二艘航母,排水量超8万吨,配备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系统,成为全球除美国外最先进的航母。

这艘钢铁巨轮吨位领先,彰显实力,其配备的三条电磁弹射轨道,作为中国科技精华的展现,尤为引人注目。

歼-35隐形战机即将成军,将成为中国航母打击群核心,与空警-600预警机协同,共同构建全面的海上信息化作战体系。

"与"组合将大幅提升中国航母编队全域感知与精确打击力。这支海上力量正崛起,已非昔日仅具近岸防御能力的海军。

中国已构建全方位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涵盖近海至远洋,包括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6B中远程导弹及轰-6K挂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

此多层次作战体系如同无形大网,涵盖海面至太空的全维空间。挑衅中国舰队必将遭遇此网的严峻挑战。

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令惯于在亚太海域干预的西方国家感到不安。

70年前,中国海军无像样的驱逐舰;如今已拥3艘航母、8艘万吨级055型驱逐舰。其成长故事彰显巨大跨越,且这一切仅是开端,更令世界瞩目。

据可靠消息,中国正考虑建造更大吨位核动力航母,并加速新型舰载机研发。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海军将形成与美国海军抗衡的战略力量,重塑全球海洋力量格局。

此背景下,英国航母远征亚太显得不自量力。历史翻页,大国海军发展逻辑已变,仍沉溺于殖民时代思维的国家,终将被时代淘汰。

实力对比的转变是历史必然。英国在中国近海的挑衅,彰显了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与能力,及其在应对外部干涉时的大国风范。

【前车之鉴】

回顾2018年英国军舰擅闯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事件,其未经通知便如入无人之境,公然挑战中国主权与海洋权益,是典型挑衅行为。

面对挑衅,中国外交部迅速严正交涉,国防部明确坚定立场。此应对如太极以柔克刚,既保国家尊严,又显大国风范,威慑力十足。

英国时常在中国周边活动并非偶然,实为殖民主义思维延续。历史上,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至21世纪军舰现身,英国对中国的态度始终缺乏真正尊重。

中国海军已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具备精准打击能力,挑衅者必遭重罚。对待海洋权益,中国立场明确:主权必保,合作可期。

在此大背景下,英国某做法显得格外窘迫。明知不可行仍强行,非但不能重现昔日荣光,反而或陷外交军事双重困境。

历史证明,军事手段恫吓中国徒劳无功,犹如纸棒挑逗沉睡狮子,终致挑逗者自伤。国际关系需相互尊重,蛮力恫吓非长久之计,终将失效。

世界已趋多极化,英国不合时宜之举将致其国际孤立。英国应深思:续为美附庸,或理性视中国崛起,求合作共赢。此关乎英利益及亚太乃至全球和平稳定。

【结语】

分析英国航母远征亚太目的及中英海军实力,显现出一个欲恢复昔日辉煌却实力不足的英国形象。

中国海军的迅猛崛起令各国不敢小觑,面对外部挑衅,中国坚守克制且立场坚定。

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英国应继续追随美国,还是理性应对中国崛起,寻求合作共赢?此问题值得每个人深入考虑。

0 阅读:1

爱车这一族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