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本想借此提升自身竞争优势、保障经济安全,却没想到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竟是美国自己的农民,尤其是大豆种植户,他们的生活和美国的农业经济都因此遭受重创。
特朗普(资料图)
长久以来,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众多出口的农产品中,大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大豆出口额常年占据其所有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在2022年,这一数据更是高达344亿美元。大量的美国大豆漂洋过海,其中近一半被中国市场所吸纳。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对大豆的需求极为庞大,每年约需进口1亿吨大豆。这些大豆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为蓬勃发展的畜牧业提供关键支撑,在养鸡、养猪等行业,大豆粉和豆粕都是不可或缺的饲料原料。同时,部分大豆还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制作出各类豆制品,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此外,大豆在生物柴油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前,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重要买家,每年从美国购买至少2000万吨大豆,采购金额超120亿美元,采购规模达3300多万吨以上,远超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其他国家。
然而,特朗普政府宣布加征关税后,这一稳定的贸易格局瞬间被打破。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如此高的关税在国际贸易中极为罕见,对全球贸易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举措,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开始大幅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自2020年起,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便持续下降,到2025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额预计将骤减12.8亿美元,出口量暴跌六七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4月,中国进口商以惊人的速度从巴西抢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总量高达240万吨,相当于中国月均压榨量的三分之一。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因此飙升至74%,而美国大豆的占比则暴跌至18% 。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大豆出口遭受重创,其国内的大豆产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大豆库存持续攀升。农民们望着堆积如山的大豆,满心焦虑却又无计可施。例如爱荷华州,2025年大豆库存同比激增42%,仓库被大豆塞得满满当当,占用了大量的仓储空间和资金。另一方面,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已接近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更是跌至年度新低,仅9.77美元/蒲式耳。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使得许多美国大豆种植户面临破产边缘。农民约翰无奈地感慨:“我们只是想种地赚钱,没想到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这句质朴的话语,饱含着美国农民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他们辛勤劳作,却因为贸易政策的变动而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相比之下,巴西在这场贸易战中成为了受益者。巴西有着适宜大豆种植的自然条件,广袤的土地为大豆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无论是播种、管理,还是施肥、撒药、收割,都能实现机械化生产。而且巴西水源充足,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其大豆种植面积达到4700多万公顷,并且仍在不断增加。巴西大豆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十分过硬。巴西高原充足的热量和良好的光照条件,让大豆能够茁壮成长。
特朗普(资料图)
同时,巴西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大豆种植,为农民提供补贴、贷款等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热情。这些因素使得巴西大豆在全球市场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其到岸价长期比美国每吨便宜10 - 15美元。借助优越的海运条件,巴西大豆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巩固了其“中国最大供应商”的地位,年出口量有望突破1亿吨。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也抓住机遇,加速抢占国际大豆市场,全球农业格局在这场贸易战中被重塑。
这场由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警示着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单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都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带来的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国际贸易需要的是公平、开放与合作,只有各国携手共进,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共同构建稳定、和谐的贸易环境,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让无辜的农民和其他行业从业者成为贸易冲突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