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历来是班主任最为头疼的事情,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成绩和和谐,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上课、团结纪律、不出乱子,班主任们可谓操碎了心,各出“奇招”。

日前,重庆某中学一名班主任将办公桌搬到教室门口的做法,引发网友热议。
据介绍,这位男老师将办公桌搬到教室门口,平时没课的时候,就坐在那里,一边办公、备课、判作业;一边监督学生上课、自习做作业。之所以这样做,该老师解释道,这样做有利于班级管理,掌握真实情况。
这种做法似乎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爱戴,于是校长要求全校的班主任效仿,都将办公桌搬到教室门口。

此事在网上传开后,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各抒己见,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
支持班主任将办公桌搬到教室门口的网友认为,这样做可以更好管理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纪律和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应该全国推广。
反对的网友则觉得,这样做会加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学生产生屈辱感和逆反、扭曲心理,看上去规规矩矩,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效果反而大打折扣,这是学校和老师管理无能的表现,不值得提倡。
也有网友表示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卷”,学校变成“无限责任公司”,老师变成“保姆”,就是因为由这种漠视学生人权和教育规律、爱作秀的老师带起来的,非但不应该宣传,反而要大批特批。

近年来,班主任将办公桌搬到教室门口办公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学校的班主任甚至在教室后面办公,美其名曰“蹲班”制。
“蹲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无时无刻有老师盯着,班级的纪律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同时如果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老师解决,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校园霸凌现象,但是弊端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时时刻刻被监视着,自己的自由和人权受到侵犯,会对老师和学习反感,从而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如果学生天天这样被老师管着,可能就学不会自我约束和管理,导致规矩意识缺失,当身边没有人约束自己时,就会纵情肆意,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做法
所以说,“蹲班”制看似为学生好,实际上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进入社会以后的思维模式有巨大危害,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常态,只能在极端情况下使用。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纪律和学习氛围,还是应该以引导为主,不应该采取“盯梢”的模式。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好的班级不管也可以,差的班级全靠管。 班主任不是人干的活,能把差班带好的都是超人!
也是好老师
这样根本批不作业,备不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