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春季阳气升发,万物新生,此时的野草也是顺应自然而生长的。民间常说荠菜、茵陈、蒲公英是“春季三草”,不仅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既可作为盘中餐,也可作为炉中药。
荠菜俗语称“三月三,荠菜赛仙丹”,中医认为,荠菜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利水消肿,善于治疗痢疾、水肿、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目赤疼痛等疾病。但有实火、邪热者(发热、烦渴、便秘、口舌生疮等)最好不要服用。

蒲公英被称为“药草皇后”,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肿散结的功效,还是治疗乳痈的要药。但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溏薄清稀等)忌用。

茵陈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之说,是春季常见的可食用野菜,入肝经,也被称为“养肝第一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护肝的功效,对于春夏季体内湿热重、小便不利有良效。但阳虚、血虚萎黄、蓄血发黄的人(面色发黄、头发干枯、头晕目眩等)忌用。

蕨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其营养全面,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中医认为,其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瘦身等功效。近年来研究还发现蕨菜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多种癌症具有辅助治疗。但脾胃虚寒者忌用。

马齿苋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血痢、痈肿疔疮等病症。但由于其性寒,脾胃虚寒者、肠滑腹泻、孕妇应谨慎使用。

因其形似牛舌,又被称为“牛舌草”,而且适应能力强,从南到北的山间田野、路旁河边都随处可见。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对于治疗淋病尿闭、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效果甚佳。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提到苍耳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去树林里钻过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出来时衣服上粘满的形似小刺猬的那个植物就是它。其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耳还对降血糖、心血管、呼吸系统等有药理作用。但苍耳有小毒,大家切勿自己在家胡乱入药。

路边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居然也能入药,其味甘、淡,性凉,属于清热药,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的功效,主要治疗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目赤涩痛、痈肿等。但孕妇、过敏者、脾胃虚寒者忌用。

葎草的俗称有很多,如拉拉藤、五爪龙、割人藤。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但其性寒,非热病者慎用。

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对于治疗小便不利、便血、小儿惊风、防治乙脑等有良效。

大家趁着春光正好,不妨走进田野,采一把野菜、炒一盘时蔬、烹两盅药膳,品尝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