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议题
政策导向,未来趋势
制氢及商业应用(绿氢关键技术和设备)
氢能的消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3〕1093号)有关部署,经过项目单位申报、地方审核推荐、第三方机构评审、部门及地方复核等流程,确定了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共纳入23个氢能项目,(所有行业101个项目)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氢能23个项目
1. 10万吨风光制氢一体化及氢气输送管道工程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中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该项目结合了绿氢的生产、储存和输送,采用碱性电解水技术和氢气管道输运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74台1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964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50兆瓦/100兆瓦时的电化学储能设施,以及108套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制氢设备,配套建设1132公里的长输管道。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约70亿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生产10万吨绿氢,管道年输送能力可达50万吨绿氢至京津冀地区。
2. 1.2万吨绿氢制储输一体化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宁夏重塑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槽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组合技术,实现制氢、储氢和加氢的一体化调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座制氢站和1座供氢子母站,配套建设200兆瓦的风电和200兆瓦的光伏发电设施、智慧运行管理平台,以及100公里的输氢管道。项目完成后,能够实现100%绿电制氢,制氢能力达到21100标准立方米/小时,储氢能力超过26万标准立方米,每年可生产1.2万吨绿氢。
3. 绿氢制储运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
实施单位:盐城吉电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和碱性电解槽气液分离技术。主要建设8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碱液制氢装置和18万标准立方米的储氢装置,配套建设200兆瓦的滩涂光伏电站。项目完成后,储氢装置的加氢能力为5500标准立方米/小时,释氢能力为2500标准立方米/小时,每年可生产2000吨绿氢,满足下游化工项目对稳定绿氢供应的需求。
4. 兆瓦级长周期光伏—液氢耦合综合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该项目采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技术、低功耗氢液化技术、液氢增压气化高效冷能梯级利用技术、兆瓦级燃料电池多堆协同发电技术,以及液氢储能系统的多能耦合控制管理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8兆瓦的屋顶光伏系统、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氢液化系统和储氢系统。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62吨液氢,实现兆瓦级液氢储能工程的示范验证。
5. 宁夏太阳山氢氨谷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
实施单位:赛拉弗重塑(宁夏)氢电能源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碱性电解槽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组合技术,以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制氢电源配套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座制氢站、1座氢能设备测试基地等设施。
6. 柔性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安达市天楹新能源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多稳态柔性甲醇工艺、单槽大容量碱液制氢技术、生物质干粉气化工艺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工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碱性电解槽和生物质干粉气流床气化炉等设备,同时配套1吉瓦的风电、0.4吉瓦的光伏系统及优化调度系统。项目建成后,制氢系统将具备10%至110%的动态功率调节能力,年产绿甲醇25万吨和绿氨10万吨。
7. 200万千瓦风电制绿氢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金风绿能化工(兴安盟)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固定床熔渣气化技术和部分氧化非催化转化技术,结合绿氢合成绿色甲醇。主要建设绿色甲醇合成装置和空分设备。项目建成后,年产绿色甲醇可达50万吨。
8. 绿氢装备与燃料电池技术实证基地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该项目涵盖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及燃料电池的全技术链和全生命周期测评技术,主要建设绿氢装备与燃料电池技术实证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具备电解槽测试、储氢系统及工艺检测、移动式加注系统评价和氢气品质分析测试等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测评能力,推动绿氢制储设备及燃料电池的检验检测。
9. 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主要建设电解槽系统及模组测试平台、固定式氢气品质实验室、加氢站关键装备测试平台以及储氢系统及工艺检测平台,并配置新能源电源,以实现波动性工况响应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项目建成后,将具备规模化的碱性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测试、储氢系统及工艺检测、移动式加注系统评价和氢气品质分析测试等功能。
10. 构网型风光储主动支撑与汇集组网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构网型风光储控制技术,主要建设10兆伏安同步调相机、150兆瓦构网型风光储基地、1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30小时固体储氢和1兆瓦燃料电池等,同时改造2台3兆瓦直驱构网型风机和30兆伏安高过载构网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项目建成后,张北东—张北站500千伏通道的送出能力将提升10%,每年可增加近6亿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11. 6兆瓦副产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该项目旨在展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应用。项目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利用工业副产氢进行高效发电。主要建设6兆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单机功率100千瓦,并由能量管理系统灵活调度。项目建成后,发电效率可达60%,每年发电量约47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约3万吨。
12. 电—氢—氨融合微电网综合能源示范工程
实施主体为佛山仙湖实验室微电网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高效且低成本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高通量低能耗的绿氢绿氨转换技术、跨温区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以及氨氢复合内燃机发电技术。主要建设新型氢氨储能设备和柔性氢管道输配系统,同时配套构建储能变流器和智能能源协调控制系统。项目建成后,电—氢—氨能源转换设备的综合效率将达到65%以上,电解水制氢设备的成本将降低70%,氨分解制氢设备的能量利用率将达到80%,跨温区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效率将提升30%。
13. 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示范项目
实施主体为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氢基竖炉与电炉工艺以及绿色低碳的非高炉冶炼工艺,旨在打造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主要建设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包括一座220吨的废钢预热电炉、一座220吨的钢包精炼炉、一座220吨的真空循环脱气精炼装置、一台2150毫米的1机1流板坯连铸机,以及一套125吨/小时的直接还原铁热送装置。项目建成后,年产绿色低碳汽车板和硅钢产品可达180万吨,在全氢工况和全绿电条件下,每吨钢板的碳排放将低于0.24吨。
14. 10万吨绿色生物甲醇生产示范项目
实施主体为海槿(张掖)生物燃料有限公司。该项目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采用生物质废弃物炭热联产技术、生物炭气流床技术、生物甲醇宽幅催化剂技术以及生物质合成气耦合绿氢合成甲醇技术。主要建设生物质废弃物炭热联产装置、生物炭气化装置和年产10万吨的绿色生物甲醇装置。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物质废弃物可达43万吨,生产绿色生物甲醇10万吨。
15. 电氢耦合可持续航空燃料一体化示范项目
实施主体为海派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同样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采用油脂加氢工艺、新型无硫脱氢催化工艺、地沟油净化技术和组合加氢技术,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主要建设56台构网型风电机组、构网型储能系统、制氢装置、智能微电网、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装置以及80套每小时制氢2万标准立方米的装置。项目建成后,年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可达100万吨,出油率达到73%。
16. 100万吨废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减污降碳。该项目采用油脂加氢工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燃料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年处理能力为100万吨的生物新能源加氢预处理装置、50万吨的生物新能源加氢精制装置、60万吨的生物新能源加氢异构装置,以及45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制氢装置。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处理100万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液化气(粗)2万吨、烃基生物柴油超过3万吨、生物尾油约4万吨、生物轻油(石脑油)超过7万吨,以及67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
17. 50万吨工业级油脂制生物柴油及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蓝鲸生物能源(浙江)有限公司,旨在减污降碳。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油脂加氢技术,灵活生产生物柴油、轻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多种生物液体燃料。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氢脱氧反应器和加氢异构反应器等。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处理50万吨废弃油脂,生产4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其中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出油率可达到75%。
18. 生活垃圾制绿氢和高纯度二氧化碳工程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中鹏未来(广东南海)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减污降碳。该项目采用生活垃圾提质—干粉气化制氢工艺技术,主要建设垃圾接收、储存及输送系统、干燥系统、垃圾提质系统、干粉气化装置、变换装置、烟气净化系统、脱硫脱碳提氢装置(含硫磺回收单元)、制氧装置、液体二氧化碳制备装置及相关配套的公用和辅助工程。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处理16.65万吨原生生活垃圾,生产7300万标准立方米氢气(99.99%纯度),液态二氧化碳10万吨,并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
19. 6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制绿色有机缓释化肥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为新疆天科隆化学有限公司,旨在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该项目采用二氧化碳加氢逆变换技术、膜分离系统工艺和草酸二甲酯氨解制备草酰胺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年回收60万吨二氧化碳的装置、6.2万吨年电解水制氢及储氢装置、20万吨年绿氨及储氨装置、50万吨年绿色草酰胺装置,以及80万吨年有机高效缓释肥料装置等。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有效利用60万吨二氧化碳,生产6万吨绿氢、50万吨绿色草酰胺和80万吨有机高效缓释肥料。
20. 35000立方米巨型甲醇燃料耙吸挖泥船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该项目专注于交通领域,旨在自主研发适用于大型施工船舶的甲醇动力系统和智能化系统。主要建设一艘仓容为3.5万立方米的耙吸挖泥船,设计船体总长198米,宽38.5米,深18米,满载吃水为13.5米,航速可达16.8节,总载重量为6万吨。项目完成后,预计与同类传统船舶相比,其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将减少约19%。
21. 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该项目同样属于交通领域,采用甲醇双燃料主机、发电机、锅炉及甲醇供给系统等先进技术,结合大型集装箱船体的智能高效建造技术。项目主要建设一艘16000TEU的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船长366米,宽51米,深30米,甲醇舱容为11000立方米。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实现硫化物零排放,并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约8%的碳排放,相较于同类传统船舶。
22. 高速公路绿色低碳智慧综合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交能融合模式,在高速公路沿线建设78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56兆瓦的储能设施及12座光储超充站,同时协同建设风电和氢能发电系统、可调节型冷热负荷、供配电系统、能碳采集系统以及运维管理平台,旨在打造一个自给自足的公路交通能源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8800万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近5万吨的碳排放。
23. 120万吨混合脂肪酸精加工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河北慧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采用悬浮床与固定床组合加氢工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主要建设年产120万吨的混合脂肪酸精加工生产装置、相关的储运罐区及装卸车设施,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和辅助生产设施。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出油率将达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