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股民哭晕!海天味业,4700亿灰飞烟灭

看财经 2025-04-07 10:20:59

在净利连降两年之后,“酱油茅”在2024年重回增长。

2024年,海天味业(603288.SH)营收269.01亿元、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扣非净利润60.69亿元,各同比增长9.53%、12.75%和12.51%。

不过,市场资金对这份成绩单并不买账。4月3日,海天放量收阴。

这也不奇怪。

毕竟,营收创历史新高之际,公司净利距离峰值却仍有一段距离,低于2020年、2021年。

酱油市占率被挤压

一直以来,酱油都是海天第一大收入源,占据营收的半壁江山。

不过,该业务规模并未回到巅峰状态。虽然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了8.87%至137.58亿元,但仍低于2022年138.61亿元、2021年141.88亿元。

规模没有起来,当然会影响到市场份额。

要知道,2020年海天味业酱油市占率为19%,到了2023年已降至12.6%。

这一变化背后,是竞争对手李锦记和千禾味业在高端市场的崛起,对海天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挤压。

其中,千禾味业自2008年起主打“零添加”概念,瞄准中高端市场,2022年其零添加产品收入占比已超50%。

受益于海天“添加剂双标”事件后的市场替代效应,2023年千禾营收同比增长31.62%,归母净利润增长54.22%。

凭借历史积淀和传统酿造工艺,李锦记高端产品如“薄盐生抽”通过技术升级保持竞争力。同时,依托品牌力和全渠道布局,李锦记在高端市场持续巩固其优势地位。

事实上,海天味业酱油业务营收贡献率已由2016年60.83%一路降至2024年51.14%。

高度依赖销售投入

海天味业另三大业务增速也不高。

2024年,蚝油、调味酱及其他收入各为46.15亿元、26.69亿元和40.86亿元,同比增长8.56%、9.97%和16.75%。

而海天得以维持这样的增速,依靠的是巨额销售投入。

一方面,海天持续扩充销售团队,销售人员同比增加了15.2%至3054人,这导致人工成本激增了33.19%至8.94亿元。

与此同时,海天还在加大营销投入,广告费增长了19.92%至2.49亿元。

两者合力下,海天销售费用同比大增24.73%至16.29亿元。

这一增速要远远高于同期营收。

这使得公司连降6年的销售费用率,在2024年重新上升至6.05%。在这之前,该指标可是由2017年的13.42%降至2023年的5.32%。

2024年,海天味业期间费用率也进一步走高至9.47%,进而削弱了公司盈利能力。

你看啊,2024年,它的销售净利率为23.63%,介于净利下滑的2022年、2023年之间(24.22%和22.97%)。

此前2022年、2023年,海天味业深陷盈利困境。其中,归母净利利润由2021年64.03亿元一路降至2023年56.27亿元,扣非净利润由61.77亿元降至53.95亿元,CAGR各为-8.16%和-8.4%。

如此局面,海天味业遭遇戴维斯双杀。公司股价由2021年1月8日122.37元/股的历史高点一路震荡下杀至2024年1月18日32.42元/股,区间最大跌幅73.51%。

也即跌得狠时,股价跌超七成。

截至目前,公司市值已缩水至2261亿元,相较巅峰时期蒸发4705亿元。

问题就在于,现在的海天营收增长深度依赖销售投入。“酱油茅”想要回到巅峰,恐怕还有很长路的要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