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活着就陷入了一种虚无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很难去接受现实。
最近有关孔乙己文学火了,他的背后映照的是数以千万计的难就业的青年,他们苦闷,他们寻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他们说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是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我觉得都对,毕竟谁的人生都不容易,谁都希望努力不会被辜负!
我们在网络上发泄着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了之后发现现实对自己而言还是那样,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在网络上,有人分享着同样的故事,映照着同样的情绪,而现实没有一点改观,无疑是给热衷流量的人制造商机,他们不会焦虑,他们甚至兴奋,数万的评论,泪崩了——是数百的收入。
个人不能把命运完全寄托给国家,个人必须把自己同国家命运相联系。谁能告诉我?谁在网络上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表达了自己的生存困境,他的问题就能够解决,我想恐怕没有几个人吧,有这能力,你压根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所以说抱怨是完全没用的。
前两年,白岩松一句不会吧把自己炒上了热搜,如今,白老师依然在主持新闻1+1,而那些青年有一部分在今年继续被孔乙己所感动着,准确来说是感同身受着。
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因为就业何去何从的问题在网络上热闹一番,你要思考人潮退去后,你是不是那个被冷场的人?比如舞场上的托,人来时,你疯狂鼓掌,制造气氛,表达情绪,人走后,你呆站在原地,不知何去何从,你置身于茫然的天地间,不知道干什么?你蹉跎时光,迷茫,然后又一群人涌来,你依然是感情最饱满的那个人,可你没发现你身边的同你一样身份的观众换了一批。
你与托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廉价的,甚至可以说是无价的,兴许你会等来你想要的报酬,位置,身份,可人生有几个十年值得你等待,你等得起吗?
社会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职业?我相信这个问题,你的老师已经告诉过你答案。修鞋的,补鞋的,煎麻花的……总需要人,搬砖的,扛大包的,挑大梁的……总需要有人做。哪个人规定了职业一定要与学历挂钩。你说你是大学生,你要知道你的大学生身份压根没用,有用的话你还在网上凑啥热闹,更何况你会发现跟你同龄的人,大学生到处都是一抓一大把,谁还不是一个大学生?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说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却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正是曾经农民工拿着微薄的工资拼命供养的。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听来我心里也很难受,可我又有什么办法,我又有什么能力去改变这些?
现在这群人表达着他们的想法,他们说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当服务员,可是我上了大学,我就拉不下脸,如果我没有上大学,我就可以找个没有学历门槛的工作,不用像现在一样进退两难了,我认为说的一点都没毛病,可光把话说对有什么用?
这个社会总要有要人受苦的,我们以为我们乘着时代的红利,迈入了宽大的校园,毕业后就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们以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其实都错了,是这个时代需要更高层次的劳动力,谁来填补这个空缺?自然是农民的后代,他们没有权力资源,他们没有财富资源,他们只能替补为这个时代所需的劳动力。所有人都不甘心,可现实如此。
有人说我拿着研究生的学历去给别人端饭,当服务员,那我要这研究生的学历有什么用。你会让别人感受到的是高级的服务,是一个研究生在为我们服务,正如北大学生卖猪肉销量好是一个道理!一个文盲和一个研究生去当服务员,谁更受欢迎?文盲有时连别人说什么都听不懂,这个社会总需要有人做某些事,而某些人势必要填补这些空缺啊!但社会终究是进步的,你不用再像你的父母一样在山沟梁梁上刨土刨块,你不用再像你的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
当然也有逃脱的,可惜你我都不幸。
个人不能把问题都推给国家,国家能把问题推给个人。等靠要是没有希望的,有些问题没个三年五年解决不了,你经得住等吗?你有几个三年五年,你等得到吗?毕业生如人潮般涌来,你能抵挡吗?
世界给人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路,你是选择躺平或是奋斗,你好好想想!你可以选择躺平,你可以选择不去生育,但你的父母呢?你看到你父母七老八十的时候还在扛着一个锄头在土里面刨食,为了你的父母,你也必须要劳动呀!
谁的人生容易——能复制一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