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去朝鲜凭吊毛岸英,说了一句话,感动在场所有人

老朱讲历史 2017-11-16 00:13:58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在1922年生的第一个儿子,毛主席自然是对毛岸英痛爱有加。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的请求,于1950年10月奔赴朝鲜,抗美援朝由此开始。毛主席让毛岸英去抗美援朝,并对众人说道:毛岸英虽然是我的儿子,但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毛岸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志愿军战士。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被美军炮弹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8岁。关于毛岸英遗体的安置,彭德怀建议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一起埋在朝鲜。毛主席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刘思齐、邵华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主席沉默了很长时间,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毛主席坚持要将毛岸英的遗体埋葬在朝鲜。毛岸英生前给毛主席写了一首《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一直被毛主席放在书夹里。

毛岸英去世六年后,1958年2月14日,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正式率团访问朝鲜。周恩来此行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要会见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商谈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问题。1958年的2月17日,正是大年三十,周恩来去桧仓陵园凭吊烈士,这是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陵园。

这座烈士陵园埋葬了134名志愿军烈士,包括毛岸英。朝鲜的冬天特别冷,天降大雪,周恩来、陈毅和粟裕走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沉默良久,周恩来抚摸着毛岸英的墓碑,哽咽无语。“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周恩来说完这句话,在场所有人都落泪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