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真的会崩塌吗?普京的“狐狸尾巴”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棋局呢?其实这样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了。中俄一直以来都维持着极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而且如果说存在一些分歧的话,那也仅仅只是正常的国家间互动而已,并不会对两国的整体大局造成影响。
西方媒体再次炒作“中俄裂痕”,并且好像普京稍稍停顿一下就会对中国变脸。这种说法实在是很荒诞,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如同磐石般坚固,哪里是能这么轻易就被抹黑的呢?
可翻开数据,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3%。
能源管道、卫星导航、联合军演,哪一项不是实打实的合作?
但问题来了——如果一切如此稳固,为何“中俄互疑论”总能掀起波澜?
俄罗斯真的在给中国“下套”吗?
莫斯科的确有小心思。
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市场将对俄罗斯关闭,而中国则成为了能源出口领域的“那唯一能够救命的稻草”。这种情况下,中国在能源供应方面的地位愈发重要,其作用不可小觑。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每年能运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一数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0%。其实这个数字对比起来,挺不错的,它在能源供应上,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俄罗斯似乎依赖着中国,不过事实上,它竟然在不经意间于印度、土耳其那里开辟出了“第二战场”。
2023年,俄印之间的石油贸易;居然激增了800%之多而且卢比与卢布的结算机制;竟然直接绕过了美元。
普京的“多向外交”表明:俄罗斯不愿做任何国家的“附属品”。
中国的回应:冷静而精准
北京并非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而是加快了,对“去风险化”的规划与部署。它以一种,相对来说,更沉稳且进取的态度,在这个领域持续推进,将各种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其实这种方式正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进而保障国家及地区的稳定发展。
中亚五国突然成了香饽饽。
中吉乌铁路开始破土动工,而且哈萨克斯坦的小麦进口量竟然暴涨了70%,这一消息确实让人颇为关注。
中国于俄的后方之地构建起了“缓冲带”,这样一来,既能对能源安全予以保障,而且还能避免过度地去依赖他人。
更绝的是数字货币试点。
中俄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SPFS实现对接,而且人民币结算的占比逐步升至65%,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跨境贸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毕竟便捷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往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元霸权被撕开一道口子,而普京别无选择。
真正的挑战不在莫斯科,而在华盛顿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最近发文称,直截了当地说“离间中俄,乃是西方最后的机遇”。
拜登政府同时对中国芯片禁运、对俄罗斯石油限价。
但讽刺的是,制裁反而逼出中俄科技联盟。
俄罗斯MC-21客机,而且确实是采用了中国的复合材料,这样的话就替代了那些被禁的西方零部件,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应对策略吧。它在航空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稍显意外地成为了国际合作的一个范例。
华为在莫斯科设立了规模最为庞大的海外研究院,并且5G基站已经覆盖了那片广袤的西伯利亚冻土带。这其中实际上体现着华为在技术拓展上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他们竟然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未来十年:博弈新剧本
中俄关系,从来不是像童话那般“兄弟情”,而是有着精密计算的地缘算术。
当普京说“俄中合作无上限”,潜台词是“但也不会无限让利”。
当中国买下俄远东港口49%股权与此同时投资越南稀土加工厂。
这场博弈没有背叛者,只有清醒的逐利者。
西方期待的“中俄反目”大概率不会上演。
但2024年后,两国关系的暗流,会愈发复杂——
北极航线权益如何分配?印度同时加入金砖和QUAD怎么办?
答案藏在人民币汇率以及原油期货曲线的,每一次波动之中。
结语:大国关系没有善恶,只有利弊
与其纠结“普京是否露出狐狸尾巴”,而且实际上不妨换个角度去看,其实不如先看清本质——
中俄都在玩一场高段位的“非零和游戏”。
当德国工业因能源危机萎缩,当日本通胀创40年新高……
北京和莫斯科的会议室里,算盘声比掌声更加地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