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久,大众放松警惕,公开处极刑将是震慑潜在间谍的有效手段

白莲看世界 2025-04-19 13:07:13

谈到间谍,许多人都有一种好奇感,总感觉这种人的身份很神秘,他们进行间谍活动时很刺激。所以,谍战片是影视节目中的一大类,欣赏者甚众。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有《永不消逝的电波》《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等,电视剧有《潜伏》《暗算》《风筝》等。

在这些谍战影视剧里,都是我们战胜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是,现实世界里发生的真实事件,远比影视剧反映出的情节复杂许多——也有敌人的间谍在我国得手的案例,并给我们带来巨大损失。

前段时间刚传出来某部委两口子充当国外间谍的事——一位在境外留学期间被国外间谍机构策反,然后在境内策反自己的配偶也当间谍,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最近又传出更加严重的间谍事项——某部委工作人员张某窃取内部文件近30万份,当她窃密的录音笔被发现后,迅速办理了出境证件,准备携带窃密的海量内部文件叛逃,好在最后被国安部门抓获。

因为这起间谍案件,该单位12名相关人员受到党纪国法处理。

今天我们讨论这件重大间谍事件,重点不在于讨论具体涉及到的人——该被处理的已经被处理了,而是讨论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震慑潜在的叛国投敌者,减少间谍行为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危害?

在任何时期,都有意志不坚定的变节者。除了必要的制度管理以外,其实还应该做一项工作,那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在公开场合对那些罪恶极其深重的间谍处以极刑,以此震慑人群中潜在的想叛国投敌的分子。

过去我们处理间谍案件,一般不会选择公开宣传案情。因为这类案件,其细节往往会涉及具体的国家机密。如果公布这类案件,外国间谍机构会察觉我国反间谍机构侦办此类案件到何种程度,它们据此会判断其他潜伏在中国国内的间谍会不会受到波及。

此外,公布这类案件细节太多,也会给对境外敌对势力制造心理战的口实,借此动摇国民对国家安全的信心。

不过,时局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我们判定和平与发展是长期的世界主题,自然要淡化间谍因素,避免激化与域外敌对势力的矛盾,产生新的不利因素。但现在国际局势动荡,处于战争中的焦点地区不少,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想完全置身事外埋头发展经济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了。

虽然我们不想打仗,但要有被迫卷入战争的备战准备。一旦战争来临,反谍防谍工作必须当成大事来抓。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现在公布的许多间谍案件,所判刑期都不重。这当然有国家考量的因素在里面,公布的大多数是一般间谍案件,重大间谍案件几乎不会发布。

这使得民众当中一些不安定分子产生错觉,以为间谍罪不是严重的罪行,被抓住以后无非是判上几年,出狱以后逃往国外就可以从域外间谍机构得到相应的“报酬”。

这当然是荒谬至极的事情,当国外间谍或者国外在华发展的间谍暴露以后就成了没用的棋子,其后半生的结局往往是很悲惨的。

但是走上间谍之路的人不会意识到这些,他们往往不会选择回头,在他们暴露之前,一定尽可能多得把中国的绝密机密——包括军事机密、商业机密等——尽快传递到国外,给中国造成最大的损失。

因此,预防间谍产生的重要性不比抓间谍的重要性更低。

除了监督涉密单位、涉密岗位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以外,国家还应该公布一些典型间谍案,对造成国家巨大损失的间谍按照法律处以极刑,并且公示给大众。

这也是一种国家安全教育,教育大众认识到间谍的危害性,认识到国家对间谍行为绝对不会手软。当全民都意识到反谍防谍的重要性以后,国家安全形势会大为好转。

比如,这次间谍案件涉及的张某,从高中起,就浏览境外网站,接触反动思想;走上涉密岗位后,通过技术手段隐匿身份,主动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发送投靠邮件,在对方指使下疯狂出卖我重要领域国家秘密。

这就是一个值得被公开处以极刑的典型案例,是一个让潜在变节者感到恐惧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安全教育案例。

3 阅读:127
评论列表

白莲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