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小鹏XNGP,号称智能驾驶界的一把好手,一到停车场、园区这些“犄角旮旯”就掉链子?
是不是有点“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的感觉?
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
2023年四季度,不少小鹏P7i的车主吐槽,在广州、上海的一些停车场、园区里,XNGP的表现简直让人“血压飙升”。
定位不准,规划的路线跟闹着玩似的,感觉车子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
你说,花大价钱买的智能驾驶,结果连个停车场都搞不定,这搁谁身上不窝火?
这事儿,你品,你细品。难道小鹏的智驾技术,就这么“挑地方”?
说起来,小鹏对自动驾驶的探索,那可是由来已久。
早在2022年4月的小鹏汽车科技日上,当时的自动驾驶负责人吴新宙(现在已经跳槽英伟达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就提到过,要构建一个车辆周围的“动态地图”。
虽说当时没明说要搞“众源建图”,但这个“动态地图”的概念,是不是有点那个意思?
这就像埋下了一个伏笔,预示着小鹏在环境感知这块,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只那时候的想法,可能还比较“理想化”,觉得靠自身感知就能搞定一切。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时间来到2023年10月,广州车展上,何小鹏大大方方地表示,XNGP会继续走“无图”路线。
这话掷地有声,听起来信心满满。
但回头再看现在重启众源建图,这...是不是有点“打脸”的意思?
商场如战场,战略调整也是常有的事。
这里插一句,小鹏的智驾团队负责人也透露过,他们正在研究用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来提升感知和预测能力。
说白了,就是想让AI更聪明,看得更远,判断更准。
但问题是,大模型这玩意儿,就像个“吞金兽”,烧钱不说,效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
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搞个“B计划”也是情理之中。
更何况,竞争对手们也没闲着。
2023年12月,理想汽车的李想就放话说,要加大对VLM(视觉语言模型)的投入。
这摆明了是要在大模型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2024年1月,极氪汽车在CES展上秀了把肌肉,展示了他们基于Orin X芯片和高清摄像头的城市NOA方案。
虽然没提VLM,但人家强调通过视觉感知和数据驱动来实现城市复杂道路的自动驾驶。
你看看,这一个个的,都在铆足了劲往前冲。
小鹏要是光靠“无图”这个独木桥,是不是有点悬?
重启众源建图,或许就是小鹏在L3智驾这盘棋上,下的一个“补丁”。
通过多车协同,采集道路数据,实时更新地图,优化路径规划。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
小鹏也没完全放弃“无图”路线。
他们还在搞“世界基座模型”,这玩意儿被视为下一代端到端大模型的基础。
也就是说,小鹏还是想把AI训练得更聪明,最终实现真正的“无图”自动驾驶。
这么看来,小鹏的策略,有点像“两条腿走路”。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既要追求终极目标,也要解决眼下的问题。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众源建图,会不会成为小鹏通往L3/L4智驾的“跳板”?
等到大模型真正成熟的那一天,众源建图会不会被“抛弃”?
这些问题,现在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小鹏在智能驾驶这条路上,是“All in”了。
只他们的“All in”,不是孤注一掷,而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这种既有决心,又有策略的做法,或许才是通往成功的正确姿势。
未来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