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两山轮战的老兵都知道,我军有个著名的“三防三反”战术,即防炮击、反炮击;防偷袭、反偷袭;防特工、反特工。而防特工和反特工能成为“三防三反”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军官兵对越南特工作战的高度重视。
从1984年4月28日我军打响收复老山者阴山之战,越南特工队就不分日夜频频出动,利用中越边境复杂地形广泛渗入我军阵地内及我国境内,实施侦察、袭扰、捕俘、绑架、暗杀等行动,行踪诡秘让我军防不胜防:
1984年5月4日,越方派出6名特工渗透至中方芭蕉坪、偏马侦察,足足潜伏了4天后才返回,为‘5.9’反击提供我炮阵地发射位置;
同期,821特工团9连一部利用夜晚,从泸江公路坡脚深入中方1.5公里到达曼文西南800米,在橡胶林里潜伏3天后撤回,向上级报告侦察到中方交址城附近炮阵地两处。
6月9日,821特工团“谍”部分实施渗透侦察。该特工小组渗入至交趾城附近活动。另一个小组渗至里头寨,曼棍一带活动。(小编:6月15日后,14军前指搬到交趾城,而40师指挥所在曼棍洞。)
6月11日,821特工团“谍”部的21人小分队于凌晨1时前,秘密渗透至145号高地西北侧,悄悄摸至227高地东北侧中方2连连指挥所附近,该特工分队通过窃听我军有线电话获取口令,当我军哨兵问口令时边回答口令边开枪射击,我军哨兵未及反应即牺牲,越特工同时用40火箭筒、无后座力炮摧毁2连掩蔽部,2连连部5人牺牲,致使2连失去指挥。
越南特工擅长偷袭,《中越战争秘录》里面写到:张绍锋(老山主峰团一连代理连长):有个晚上,刮风下雨还打雷,特工摸上我们连的一个阵地,借着闪电看见了我们一个射孔,再一个闪电就打进来一梭子弹,洞里的战士一伤一亡。还有的顺着电话线让特工摸着洞口掏了洞的。
不过,我军被越南特工袭击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1984年7月6日的“辛柏林”炮侦雷达被袭事件。我军亡10人,伤49人,并且警卫部队在遭袭的10分钟内没有还击一枪一弹!越南特工亡1伤10还是距离目标太近自己误伤所致。
辛柏林雷达被炸震动了军区和军委领导 。
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指示:“告诉第14军要把情况搞清楚,要追究干部的责任。多次强调克服麻痹思想,防炮击防特工,为什么不落实?要采取措施,要执行纪律。”
总参杨得志总长指示:“这个问题十分严重,关键是思想麻痹,很值得总结吸取教训,不然还要吃大亏。”
军委杨副主席指示:“这个动态值得注意,前沿部队要有随时作战的确实准备,不得松懈。否则敌人钻空子,我军吃亏。”
结果很快调查出来 ,当天晚上下哨的哨兵喊完换哨的战友后,并没有回哨位等待,而是直接睡觉去了。结果该换哨的那个哨兵答应了一声没有起来,继续睡着了。值班干部又没有按规定带班带岗,导致越军特工潜入时,我军根本没有哨兵。
事后,负责警卫的连队受到严厉的处理:连长撤职,直接降级为战士;负责站哨的排和负责站哨的班,其排长和班长被送上军事法庭,排长被判刑2年,班长被判刑7年。
经历了“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后,参战部队上上下下再也不敢懈怠,但对于越南特工队也是谈虎色变。
11军32师接替14军40师防守老山时,由于初上阵地,精神高度紧张,32师炮团9连哨兵与3连战士误判,开枪互伤,造成二亡一伤的严重事故。
32师参谋长杨子谦在回忆文章中指出:
本部队初上阵地时,师炮团9连哨兵和3连几名战士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发生误判互伤的事故,特别是初上战场的新战士,由于恐惧心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会出现有一点儿动静就开枪射击的举动,以致有的基层干部到了夜晚都不敢去查岗查哨。这都要靠加强思想工作,依靠老兵骨干进行传帮带,熟悉和适应战场氛围和阵地情况。
那么遇到越南特工怎么办呢?
11军副军长何其宗对32师防敌特工做出专门指示:
一是阵地上要加强防范,加强接合部、间隙地等薄弱部位的防守,夜间的带班换岗、查哨勤务要组织好,完善障碍物设置,严格阵地管理,控制单个活动。各级制订各种反偷袭的作战方案;
二是侦察分队要认真研究敌特工的作战特点,掌握其活动规律,积极开展袭击、伏击和捕俘活动;
三是防止敌特工渗透抓捕我方人员,不能吃亏,如被敌抓走,是哪个单位由哪个单位火力追击,其次由炮兵火力歼灭。
小编没有查到11军32师用炮火歼灭抓捕我方人员的越南特工队的战例,但14军40师侦察参谋回忆文章中提到:
1984年6月14日,越方特工向上级报告称,在中方142号高地围捕中方40师119团3连战士金洪丹,但金洪丹随后被中方炮火击中阵亡,越方特工称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