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病毒进入抑制剂已成为靶向HBV生命周期其他步骤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吉利德的Hepcludex®(bulevirtide)针对HDV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学界也将目光看向该类机制候选者能否在HBV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取得进展。
乙肝1.1类创新药贺普拉肽,2期试验联合干扰素,在2023欧肝会报告
在2023年欧肝会上(EASL2023),我国上海贺普药业的1.1类创新药贺普拉肽(hepalatide)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第2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在大会上更新。该研究课题为:贺普拉肽(L47)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双盲、随机对照2期试验的初步数据。
研究人员介绍,贺普拉肽(L47)是一种来自乙肝病毒(HBV)Pre-S1衍生的47aa合成肽,可通过与肝细胞表面的HBV进入受体牛磺酸胆酸钠共转运多肽(NTCP)竞争性地结合以阻断HBV进入肝细胞。研究目的是,探索贺普拉肽对初治慢性乙肝(CHB)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2期研究(临床试验编号:NCT04426968)计划从中国12家医院招募96名HBVDNA≥20000 IU/ml、2×ULN≤ALT≤10×ULN的初治CHB。这些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三组,使用不同的开放标签L47剂量(分别为A组2.10毫克,B组4.20毫克,C组6.30毫克)。
在每组中,受试者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L47或安慰剂。所有受试者每日一次皮下注射L47或安慰剂,联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180μg/周),连续24周,然后单独接受PegIFN,并随访24周。主要终点是HBVDNA丢失(24周结束时临界值为20 IU/m)。
截至2022年12月26日,22名入组受试者(包括19名乙肝e抗原阳性和3名e抗原阴性患者)已完成24周上述联合疗法(A组,n=7;B组n=8;C组,n=7)。初步数据表明,在所有组中,发生不良事件(AEs)一般为1级或2级,且大多数被确定为与PegIFN有关,如发烧、头痛、疲劳、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
未报告治疗相关的严重AE。三组的基线HBVDNA水平分别为8.29 ± 0.61 log IU/ml、7.34 ± 1.42 log IU/ml和7.69 ± 0.58 log IU/ml。治疗12周时,HBVDNA水平分别下降值为A组 2.39±1.28 log IU/ml、B组 2.21±1.53 log IU/ml、C组 4.23±1.8 log IU/ml。
在24周治疗结束时,三组的HBVDNA水平进一步下降,分别为3.70±2.02 log IU/ml、2.82±1.71 log IU/ml、4.54±1.62 log IU/ml。A组和B组中,各有1名受试者达到主要终点。在24周治疗结束时,三组的乙肝表面抗原定量(qHBsAg)水平较基线分别下降了1.36±0.99 log IU/ml、0.89±0.79 log IU/ml、0.70±0.76 log IU/ml。
并有1名受试者,在存在乙肝表面抗体的情况下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消失(低于0.05 IU/ml),1名实现了乙肝e抗原的血清转换。在24周治疗结束时,三组的ALT正常化率分别为28.6%、37.5%和57.1%。
虽然该2期联合疗法研究尚未完成,但初步数据表明,L47与Peg-IFN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重要的是,HBVDNA水平以L47剂量依赖性方式迅速下降,这突出了其在抗HBV治疗中的潜力。
小番健康结语:在HBV领域的还没有进入抑制剂新药物获批上市。目前,这项第2期贺普拉肽+干扰素的联合疗法临床试验还在进行中。因为比较多读者关心贺普拉肽进展,就把这份更新出来。
当然,也有看到其他自媒体已经先把欧肝会包括贺普拉肽的这项未完成的2期初步数据介绍出来。小番健康还是那句话,候选药物需要经过III期临床试验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后才有可能上市,各个阶段都有变数或说是不确定性。
也希望更多由我国科学家自研乙肝创新药取得积极进展!对于贺普拉肽的详细作用机制,可以参照病毒进入抑制剂类候选药物,或查看往期都有。平时实验室工作比较忙,端午假期才有更多时间发文,整理研究进展有些匆忙,盼望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