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男篮在2025年季后赛再次止步八强,连续三年未能闯入四强,这一成绩与曾经的“十一冠王”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球队管理层与教练组的责任成为舆论焦点,总经理朱芳雨和主教练杜锋是否应为连年失利担责?两人是否面临下课危机?
结合多方信息,争议点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层引援不力,朱芳雨难辞其咎朱芳雨作为球队总经理,近年在外援选择上屡遭诟病。例如,2024年签下的阿姆斯被吹嘘为“马尚与威姆斯的合体”,但实际表现堪称灾难,甚至被球迷嘲讽“不如全华班”。此外,周琦签约仅一年便离队,外援沃特斯、马尚等人状态下滑,导致球队竞争力断崖式下跌。朱芳雨尽管近期获NBA解说职务,试图通过接触国际资源改善引援,但过往失误已严重透支球迷信任。
二、杜锋战术僵化,用人争议频发杜锋的小球战术曾是广东三连冠的核心,但近年被对手研究透彻,高强度压迫防守逐渐失效。其固执的战术安排和轮换策略也引发不满:过度依赖老将(如任骏飞)、忽视内线建设,导致锋线短板长期存在;年轻球员如徐昕、黄明依培养不力,关键时刻仍依赖外援单打。更令球迷愤怒的是,杜锋在输球后频繁将责任归咎于“国家队任务重”“阵容青黄不接”,被批缺乏担当。
三、功过并存,下课与否需权衡利弊尽管两人饱受批评,但历史贡献不可否认。杜锋曾率队实现三连冠,并在新老交替中展现魄力;朱芳雨作为球员和经理,也曾为广东王朝奠定基础。然而,近三年的成绩滑坡(两次八强、一次四强)已触及底线。球迷认为,若继续“吃老本”,广东恐彻底沦为二流球队。
四、未来出路:改革势在必行外援升级:需摒弃“价廉物美”思维,引进能打硬仗的锋线强援;
年轻化重建:放弃“番薯群”,给予徐昕、杨溢等新人更多机会;
战术革新:杜锋需跳出舒适区,丰富攻防体系,而非依赖过时的小球战术;
管理层问责:若朱芳雨无法改善引援,应考虑引入专业球探团队分担压力。
广东男篮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朱芳雨与杜锋确有责任,但全盘否定亦不客观。若俱乐部仍以“情怀”为由拒绝改革,恐难阻颓势;若果断调整,凭借底蕴仍有重生可能。球迷期待的不仅是“学习姿态”,更是重返巅峰的决心。
这两人早就该下课了、搞到广东年的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