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权威期刊《外交事务》发万字长文全面论证了一个中国人早就看明白的问题,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注定失败,不仅失败,而且会加速中国自主芯片技术的研发,长期来看对美国和美国的芯片企业极为不利。
1 限制武器开发美国官方对中国芯片禁令有两大主要目标。
其中最冠冕堂皇的目标,就是通过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中国,让中国没有能力用这些先进芯片来开发先进武器。无论美国商务部长蕾蒙多还是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都对此做过论述。
与此同时,他们都还会轻描淡写地加上一句,同时也让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保持对中国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在高级芯片制造和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上面。
围绕这两大目标,《外交事务》展开了全方位论证。
首先对于美国声称的阻止中国利用美国先进芯片开发先进武器的说法,外交事务毫不留情地指出,这根本就是个自欺欺人的理由。
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坦克、导弹还是无人机,在这些武器的开发中,大家用的最多的都是普通芯片。就算你给最先进的芯片,中国也不会用。因为先进芯片第一太贵,第二不靠谱。
用于武器开发的芯片,它首先要求的是稳定性。越是常用、普通的,经过反复试验测试过的芯片,才是最好的芯片,不会轻易换零件。
例如战斗民族俄罗斯,它们很多导弹用的武器还是模拟信号的,根本不用现代的芯片,照样能用。
所以美国所谓为了阻止中国用新进芯片开发武器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
2 保持领先地位当然,不论美国人中国人,大家都心知肚明,美国这不过是找个理由,它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第二个,就是打压中国的芯片技术,从而限制中国的尖端科技发展。
美国认为,只要限制了中国新进芯片,中国就应该在先进科技方面全面趴窝,再也站不起来,从而达到了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当然美国自己不会这么说,它说的只是,保持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那这个目的能达到吗?
在《外交事务》看来,这个目标同样不可能达成。
美国的芯片限制措施,在短期来看,确实延缓了中国芯片的发展步伐,但从中期看,它加速了中国自主的芯片技术。
外交事务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工具和先进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尤其在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领域,在2019年华为设计的芯片就已经赶上了美国顶级的英伟达和AMD公司产品。2022年,中国的壁仞芯片公司也能设计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
中国唯一落后的是在芯片工具和制造领域。但即便是在制造领域,中国芯片公司目前落后美国也就五六年了。
让我们想一想。五六年前,也就是2018年左右,从2018年到现在,美国的芯片,其实也没有什么翻天覆地的进步,差不多也就从7纳米到3纳米左右。
当然,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工艺,依然还要依赖荷兰、日本和美国的设备。中国国产的光刻机设备仍然无法生产最先进的芯片。
但因为美国的禁令,外国企业无法在中国销售光刻机等芯片工具设备,这催生了中国一个巨大的设备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加上中国政府长期稳定的大量投入,中国的本土芯片产业链正在快速发展。
相反,美国等外国芯片和光刻机企业,因为失去了中国市场,它们的收入,虽然短期来看因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没有受太大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它们不仅将失去来自中国的收入而让研发资金缩水,还会培养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众所周知,一旦一项技术被中国掌握,那么这项技术将会成为白菜价,届时这些外国企业能否生存还是个问题。
3 人工智能美国限制中国的先进芯片,还有一个目的是限制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
这个目标也还能达成。
这是因为首先中国的相关企业都囤积了一定的人工智能芯片,短期来看够用。
同时,美国的限制措施,并不能完全堵住先进芯片从其他渠道流入中国市场。只要有高额利润在,先进芯片总还能流入中国市场。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2023年以及目前多次升级芯片禁令,要进一步堵住这些漏洞。
但对美国更不利的局面在于,当前的人工智能芯片发展方向,一个重要趋势是将几个小型的芯片拼接成功能更强大的芯片,这样能降低成本。
此外,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还在开发人工智能小模型,这种小模型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要求没那么高,但效果却不差。
加上芯片技术本身已经到了发展瓶颈,美国的所谓领先优势,很难体现出来。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外交事务》没有提到的,就是美国所谓的人工智能发展,它本身的方向并还没有明确。美国虽然在这方面领先了,但这种领先给美国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提升了多少生产效率,目前并不明显。
现在国内甚至有不少怀疑的声音,说美国的人工智能模型走错了方向,点错了科技树,一个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根本不可能产生逻辑,不过是一些语言的重新排列组合。另一个它无法提升大家的生产力。作用还不如中国的人工智能采矿、人工智能驾驶等实用技术。
这个有待商榷,但总之美国的人工智能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型是真的。
最后《外交事务》指出,美国如果真的想要在科技上保持领先地位,它不能光在已经发展到头的硅基芯片技术上跟中国比。它应该去开发更加超前的技术,例如光子计算机、神经元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这种下一代的计算机。美国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对中国保持科技上的领先。
不过不幸的是,中国在弯道超车方面向来布局很早很快。在这些更先进下一代的计算机领域,中国追得更紧,也许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更小。未来谁能先开发出下一代技术,还两说。
总之,在《外交事务》看来,美国的芯片禁令只能让美国获得一个非常小的窗口期保持技术领先。但这种禁令的代价非常之大,那就是会让中国建立自己独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这不仅会让美国公司失去大量收入,培养强大的竞争对手,还让美国失去了一项制裁中国的手段。让中国更加不依赖美国。从而让中美脱钩更容易,中美也更容易走向冲突和对立。
另外,这样的制裁措施,对大国而言从来不可能生效。哪怕美国联合了所有盟友对俄罗斯实施最严厉的制裁,也无法阻止俄罗斯获得需要的芯片。这是没办法的。
应该说,外交事务分析的这些情况都非常浅显易懂,也基本完全得到了实践的证明。相信美国政府也都看到了。
外交事务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新提出这个话题,可能主要不是为了提出这样一个新观点,而是趁美国政府将要换届之际,重新让美国两党考虑这项明显失败和对美国极为不利的政策,让新一届政府能借这个机会,抓紧调整策略,能不能限制中国是小问题,但如果对美国长远利益有害,那就是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