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俄罗斯在土耳其交换了26名囚犯,这个新闻看起来波澜不惊,但背后的曲折复杂程度,却惊心动魄,堪比谍战大片。
囚犯的名单,都是两国总统亲自核准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总统想要解救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囚犯回国后,分别得到了拜登和普京总统的亲自迎接。
谈判的过程,全都由各国的见谍秘密完成。
为了达成交易,拜登不得不亲自做德国总理的工作,从德国弄了一个普京最想要的人。正是这个人,是这次所有交换囚犯交易能达成的关键。
这个过程中,关于交换名单等内容的信息,甚至不允许经过任何网络传递,而只能通过纸质信件,单向传递。
而整个换囚谈判时间,也比想象的要长很多,耗时两年多,中间经历了各种曲折和偶然。
最终能达成,确实是交易艺术的体现,也是这些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绑定的象征。
这次换囚,很容易被当成俄乌冲突中美俄双方交换彼此抓获的战俘人质。但一系列细节表明,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尤其是这些囚犯回到本国,分别受到了拜登和普京的亲自迎接,表明这件事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规格很高,关乎国家的最高利益。
从新闻报道看,美国、德国、波兰、斯洛文尼亚、挪威、俄罗斯、白俄罗斯等7个国家当天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进行囚犯交换。
此次交换行动一共涉及26人,其中10人被移交至俄罗斯,13人被移交至德国,3人被移交至美国。
交换的囚犯包括此前被关押在俄罗斯的美国《华尔街日报》驻莫斯科记者格尔什科维奇、在俄被判间谍罪的美前海军陆战队员惠兰,以及此前被关押在德国的俄罗斯公民克拉西科夫等。
明明是美俄交换囚犯,为什么涉及了这么多国家?这些交换的人到底什么来历,为什么用他们交换?
这得从这次换囚背后的故事说起。
美国想换回惠兰和华尔街日报记者
开始想到要换囚的是美国人。因为有两位重要的美国人,被俄罗斯抓走了。
其中一位就是在俄被判间谍罪的美前海军陆战队保罗·惠兰。
这位的身份是比较明确的,他应该就是美国的见谍了。而且应该是比较重要的见谍。他在四年前,也就是2020年,就被俄罗斯逮捕了,期间美国一直想把惠兰换回来,但没找到什么机会。因为美国人手上没什么值得俄罗斯交换的人。
2022年12月,中欧小国斯洛文尼亚当局逮捕了两名伪装成阿根廷移民的夫妇,俩人据称是俄罗斯“非法移民”,是俄罗斯派往国外的卧底情报人员。
这下美国人认为,他们手里有可以交换的筹码了。
于是在2023年1月,中情局官员与俄罗斯间谍举行了秘密会谈,提出了一项交易:俄罗斯释放惠兰,以换取在斯洛文尼亚被捕的那对俄罗斯夫妇。
但俄罗斯人拒绝了这一提议。说明这对夫妇对他们没那么大价值。但俄方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人提出更多条件,他们愿意谈判。
于是,美国的谈判代表,国务院特使鲁宾和国务院首席人质谈判代表卡斯滕斯提出了一个扩大范围方案,即美俄不再是一对一交换,而是各自拿出一批人,然后一起交换。
在那个月晚些时候,俄罗斯又逮捕了一位美国见谍格什科维奇,也就是华尔街日报驻俄罗斯的记者,但美国方面不承认这名记者是见谍,坚持称这是一名普通记者而已。
不过从后来美国坚持要换回这名“记者”的迫切程度来看,俄罗斯是没抓错人的。
俄罗斯想要回普京最在乎的克拉西科夫
好了,美国想换回惠兰和华尔街日报记者,那美国拿什么去换呢?
在后来的谈判中,美国很快发现俄罗斯想要谁——被德国政府逮捕的克拉西科夫。
这个克拉西科夫因被指控2019年在柏林公园杀害一名车臣前分离主义战士而在德国被定罪。
这名克拉西科夫对普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普京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
美国谈判代表鲁宾获知,克拉西科夫不仅是一名俄罗斯特工,而且与普京关系密切,普京视他为朋友。
一名接近克里姆林宫的人士表示,对普京来说,这名被定罪的刺客已经成为一名忠诚的士兵的“象征”,他在德国的谋杀案审判中一直保持沉默,为俄罗斯国家履行职责。
普京认为克拉西科夫是一个“执行国家重要使命”的人,赢得他的自由将“向所有人发出信号,我们不会丢下你不管”。
在今年2月接受保守派评论员塔克·卡尔森采访时,普京甚至公开表示,他有兴趣让克拉西科夫获释。
也就是说,只要有这个人,那么普京才愿意跟美国人交换,否则免谈。
德国人想要纳瓦尔尼
但不巧的是,这个人被关在德国,不在美国人的手里。
于是美国人赶紧去做德国人的工作,试图说服德国总理舒尔茨放了克拉西科夫。
但德国人死活不同意。毕竟德国从中没拿到什么好处。随便把人放了,德国政府也不好给国内交代。
为了让德国动心,美国人找到了一个德国人感兴趣的人质,就是俄罗斯逮捕的反对派异见人士纳瓦尔尼。德国政府一直寻找办法想让俄罗斯政府释放这个人。
但是德国蹦床外长贝尔伯克对任何囚犯交换态度冷淡,认为这种交换会助长俄罗斯逮捕更多的人质。
所以后来美国政府让沙利文直接和舒尔茨沟通,双方不断交换感兴趣的人质范围。这些机密文件只通过纸质信件传递,不经过任何电子网络系统。
但用纳瓦尔尼换克拉西科夫俄罗斯会不会同意,美国人也并不确定。
普京同意换,交易达成
于是在去年11月,美国人质谈判代表卡斯滕斯在特拉维夫听说与普京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寡头阿布拉莫维奇也在当地。两人同意在一家海边酒店会面,卡斯滕斯问普京是否愿意用克拉西科夫交换纳瓦尔尼。
阿布拉莫维奇先生说他不这么认为。但一周后,他打电话回来,说已经核实过了,普京会接受这样的交易。
于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让德国政府同意释放克拉西科夫,去交换德国政府想要的异见人士纳瓦尔尼。
于是今年1月6日,拜登总统亲自给舒尔茨打电话,做他的工作。最终舒尔茨态度软化,同意了美国人的提议。
不巧的是,一周后,这个关在俄罗斯监狱的纳瓦尔尼死了。
交易还没提出来,就又陷入了僵局。
不过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知道,既然德国政府已经松口,那么用释放克拉西科夫去交换就有戏,美国只需要给德国再找几个他们想要释放的人就行。
于是德美双方又进行了几次勾兑,德国增加了另外几位希望俄罗斯释放的异见人士,这样德国政府在国内好有个交代。
此外,他们的提议还需要斯洛文尼亚、挪威和波兰承诺,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释放关押在这些国家的俄罗斯间谍。
这些就最终拼凑成了那26人的交换名单。
这些名单来来回回在美德之间传递,也都是最高机密,只能走纸质信件,阅后即焚。
于是,到了6月7日,德国总理舒尔茨批准了将克拉西科夫包括在内的交易,6月25日,中情局官员向中东的俄罗斯人提出了这一提议。美国官员称,俄罗斯同意的协议与6月25日的提议大体相同。
7月初,美国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鲍特尼科夫进行了交谈。几天后,中情局官员和俄罗斯情报人员再次会面,这次是在土耳其,敲定了协议的最终细节。
于是才有了周四美俄在土耳其换囚的这一幕。
这次换囚交易让我们看到,美俄之间并没有实现缓和,只是国家利益让双方进行最赤裸的交易。
这同时说明,哪怕是最势不两立的对手,对于大国这么大体量的实体来说,双方总还是有交易的空间和余地,而建立沟通的渠道和机制极为关键。
国家间看不见的斗争比我们想象的激烈和复杂。要想获得谈判地位,手里就得有能够拿捏对手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