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老师都在悄悄感叹,教书这条路越来越坎坷了。走进教室,学生们谈笑风生,课堂纪律似乎在一点点消失。即使是班主任,也难以找到那种昔日全神贯注的氛围。连校长也不得不临时上阵,体验那种满是无奈的“受罪”感觉。大家心里都有个声音:未来做老师,真是不易。
仔细想想,这种状况并非一朝一夕。以前孩子犯错,老师批评、家长管教,一道严整的阵线让孩子明白规矩。而如今,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点小错时,总是选择包容和辩解,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觉得违纪没什么后果,甚至有恃无恐。这让许多老师在反复劝导中,心累得只想无奈一笑。
再说说那网络和舆论环境。老师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放大解读,一点小火花就可能引发大风波。为了避免被无端指责,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只能尽量压制情绪,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个细节。结果就是,课堂氛围变得既沉闷又无奈,大家都在互相提醒着“别激动”。
同时,学生们背上的学习压力也让他们渐渐失去了对知识的热情。很多孩子对课堂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敢于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师们只能苦笑着感叹:谁在引导谁呢?长此以往,教育该如何前行,成了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
或许现在最需要的,是大家坐下来好好聊聊。家庭、学校、社会,每个环节都牵一发动全身。只有共同关注和改变,才能让孩子在规则中快乐成长,让老师们重拾那份教学的热情和自信。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一起找到一条平衡之路,让教育回归温情与理智。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无语
我们班主任还在要求全班统一买书包,就因为自己家里的书包不统一,说是大小不一致会被学校扣分。难道书包一致了,现在天天群里都是找作业的,等书包统一了不是要天天群里找书包?搞笑吧
所以高中分重点高中和普通,让那些一点都批评不得的学生导致考试差的就去普通高中了,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