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幼儿园门口那条接送的长龙吗?如今再看,有的园子连个影子都见不着了。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很多幼儿园的真实写照。阿沁所在的城市,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好几所幼儿园受困于生源问题,不少本来生源就少的乡镇幼儿园直接合并,有些私立幼儿园甚至撑不下去只能关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让人心里一沉: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的1786万跌到2022年的956万,2023年更是首次迈入人口负增长。幼儿园关门、招生难成了常态,而最先感受到压力的,就是那些陪伴孩子成长的幼儿园老师们。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幼师们面临的困境。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比高峰期少了近5000所,有些城市甚至掀起了“幼儿园倒闭潮”。没有生源,幼儿园开不下去,老师们怎么办?要么降薪硬撑,要么直接失业。一位在私立幼儿园干了8年的老师小张苦笑着说:“我们园去年只招到8个新生,工资发不下来,同事走了一半。我才32岁,却觉得自己像被时代淘汰了。”这话听起来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网上还有个热帖说:“幼师的‘中年危机’,比中年还来得早。”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这不是谁不够努力,而是大环境变了,孩子少了,幼师自然成了第一波被冲击的人。
私立幼儿园的日子不好过,公立幼儿园的老师看着似乎稳一些,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公立园的老师分在编和合同制两种,如果幼儿园因为没孩子关了,合同制的老师可能就得收拾东西走人,在编的也得调岗。所以,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生源少的问题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刀,逼着大家找出路。不过,路不会自己跑出来,得靠人去闯。孩子少了,幼师们并不是只能干等着,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个转型的机会。
比如,有人说幼师可以去养老院,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跳脱?但仔细想想,又挺有道理。幼师擅长哄孩子,那种耐心和细心,放到老人身上一样管用。现在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8亿,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护理的需求缺口大得吓人。一位转行做护工的幼师说:“哄孩子和陪老人,其实都是让人安心。”这话说得真贴心。阿沁这边,去年就有一所私立幼儿园的分园改成了日间老年活动中心,开设了兴趣班、中医护理之类的服务,老人们喜欢,生意也不错。这种转型,也许是条新路子。
除了养老,幼师还能往别的方向试试。孩子少了,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一点没少。早教、家庭教育咨询,甚至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都是幼师可以发挥的地方。毕竟,带孩子的经验是真金白银,尤其现在“科学育儿”这么火,幼师的专业技能完全能派上用场。还有线上教育,教教儿歌、讲讲故事,通过网络一样能赚钱。这些路子虽然不一样,但都用得上幼师的本事。
这场“生源荒”,其实是在逼着幼师们重新想想自己的位置。孩子少了,日子不好过,可教育的意义反而更凸显了。几十年前,一个老师管60个孩子,大家都差不多一个样;现在孩子少了,老师能给每个孩子更多的关注,这不正是教育进步的表现吗?有句话说得好:“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幼师们,不管环境怎么变,你们可能就是那个点火的人。
你觉得幼师的未来会怎样?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