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抱”和“很少被抱”的孩子,长大后,3个差距很明显

海莲转趣事 2025-04-28 21:57:17

有些父母在带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经常抱着孩子。而有些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却并不喜欢给孩子太多的“抱抱”。

当然不同的养育方式,自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那么,“经常被抱”和“很少被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差距呢?

从小“经常被家长抱”的孩子,长大后是啥样的?

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名叫小聪同学,就令我印象颇深。

因为他在班里是一个非常亮眼的存在,不仅学习好,并且性格开朗,自信大度,善于交友,班里无论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他都能够交上朋友。

要知道,在初中这种“学霸、学渣”泾渭分明的时期,很少有学习好的孩子会跟差生真正的做朋友。

当时我跟小聪的关系算是非常好的那种,周末的时候曾受邀到小聪家里去做客。

而当时我也从小聪父母的口中获悉,小聪小时候是很受家里长辈们喜欢的,不仅爸爸妈妈整天抱着小聪去玩,爷爷奶奶,甚至姑姑舅舅,也是争着抢着要抱小聪,所以小聪的童年是非常多彩的,是充满亲情的,是非常幸福的。

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聪,似乎因为生活环境充满了积极因素,似乎因为被家长们经常抱着而充满了安全感。

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之中,小聪变得越发的自信、积极,面对困难没有畏缩,只有克服。

并且,家长们的关爱和拥抱,也让小聪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情商得到提高。

可以看出,小聪现在的优秀,离不开小时候的那些被“拥抱”的经历,是家长的“抱抱”给了小聪无尽的成长动力。

从小“很少被家长抱”的孩子,长大后是啥样的?

小飞这个孩子,是邻居家的孩子,可以说是我看着长大的。

小时候的小飞,其实是个很乖的孩子,打小就不哭不闹,十分的“懂事”。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小飞的家长很少去抱小飞,经常会将小飞放在一旁,然后做自己的事情,只有当小飞哭闹不已的时候,才会去抱抱小飞。

另外,因为小飞的父母是外地人,因为工作才搬过来的,所以平日里并没有长辈们来帮忙照看小飞,小飞只有靠父母来照料自己。

而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等,有了小飞之后,更是要兼职赚取“奶粉钱”,于是,陪伴小飞的时间就很少,给小飞的拥抱也就很少了。

小飞的父母都是那种性格比较坚韧的人,可是小飞却似乎与父母不同,他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极其不适应的情况,比如非常的恐慌,不喜欢交朋友,总是一个人呆着。

而当小飞上了小学之后,这种情况虽说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却仍旧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原本以为小飞会逐渐地好起来,逐渐地自信起来。

但是直到小飞上了初中,也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整日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学习成绩也比较差,不懂得交际,甚至有点不相信感情。

我能够明确的感觉出,小飞内心充满了自卑,充满了极度的不安……

为什么小飞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小飞和小聪的差距那么大?其实就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而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小时候有没有经常被家长抱。

经常被抱的孩子和很少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差距很明显

这些差距很难消除,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1)自信与自卑的差距

经常被家长抱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信。

因为这些孩子因为家长的抱抱,而获得了较多的安全感,从而形成一种安全型依恋。

这些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克服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而那些很少被家长抱的孩子,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内心是经常处于一种“担忧”状态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有失败的可能,他们就往往会选择逃避,因为他们很担心失败,从而干脆选择放弃。

2)开朗与孤僻的差距

经常被家长抱的孩子,对于情感的信任度是很高的,并且对于情绪的控制认知也是很强的,所以情商一般都比较高,且会更加大胆地与人交际,性格也表现得开朗。

但是那些很少被抱的孩子,因为很少得到家长的关爱,对于情感的信任程度并不高。

所以,更倾向于独自一人,从而导致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都相对较低。

3)聪明与愚钝的差距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每次温柔拥抱能触发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与催产素,每秒激活约 30 万个神经元突触,持续优化神经网络构建。

经常抱孩子,给孩子以抚触,会让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更多的外界刺激,从而变得更加活跃。而大脑作为神经信号的处理单位,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得到不断地锻炼。

也就是说,家长给予孩子的抚触越多,那么孩子的神经系统将会变得越加发达,孩子的大脑也会得到更多地锻炼,从而变得聪明。

而那些很少被抱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一直处于“沉寂”状态,很少受到外界的良性刺激,从而发育非常一般,甚至变得反应迟钝。

而大脑也因为得不到锻炼而失去活力,变得呆滞。

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出色,就需要更多给孩子一些拥抱。

为什么有些家长很少抱孩子?是有原因的

●工作/家务较忙,无暇抱孩子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家庭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父母每天都忙于生计,难抽出时间抱孩子。

比如家附近一家开大排档的夫妻,每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店里琐事也很多,父母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更别说抱了。

●没有意识到抱孩子的重要性

基于文化传统、个人心理、育儿理念等方面的问题,有些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抱孩子的重要性。

比如有些家长会觉得经常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懦弱”,或者是让孩子变得过于依赖家长等,为了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而不抱孩子等等。

这些家长对于抱孩子的好处知之甚少,所以,平时很少抱孩子。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想抱但是忍着不抱,殊不知,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

●自身缺乏抱孩子的基本条件

有些家长,有时间抱孩子,也想要抱孩子,但是却没有抱孩子的条件。比如有些常年卧病在床的家长、肢体缺失的家长等。

这些家长是因为被动原因而无法去经常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从小缺乏来自家长的拥抱。

还有一些家长,是孩子很小的时候抱孩子,但是当孩子长大一些之后,家长就不再抱孩子了。

而我们要知道,长大之后,孩子虽说不需要家长整天抱着不停,但是在某些场景下也是需要给孩子拥抱的。

“大孩子”也需要家长的拥抱

✔孩子有所成就的时候

每当孩子取得某件成就的时候,建议家长及时地给予孩子爱的抱抱。

因为这时候抱孩子,能够让孩子 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从而会激发起孩子内心自信的一面。

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变得更加积极、自信和自强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只会想着如何处理,而不是如何逃避了。

✔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

负面情绪,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所以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尽快地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振作起来。

而照顾孩子情绪最好的办法之一,其实就是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因为在拥抱的时候,孩子将会感受到极大的安全感、幸福感与来自亲情的温暖,从而快速地抚平内心的伤痕,让情绪不再低落。

✔孩子生病不适的时候

孩子生病的时候,身体是非常孱弱的,并且这时候的孩子,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孱弱,心理上也处于一种非常弱势的状态。

这时候的孩子是最需要陪伴、安慰、照顾的,而家长的拥抱能够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可以减少孩子的病痛感,让孩子可以更加安稳地养病,不会因为疾病带来的不适感而哭闹不已。

结语

如果你是真的爱孩子,那么,就请多给孩子一些抱抱,多给孩子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多多去抚触孩子,让爱孩子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积极信号,从而变得自信、自强、自立,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0 阅读:7

海莲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