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廖汉生顶撞彭老总:“对也骂,错也骂,”,原因为何?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5-03-06 00:03:44
1947年廖汉生顶撞彭老总道:“对也骂,错也骂,干脆你一个人干得了!”,原因为何?

1947年的一天,廖汉生和贺炳炎两位将军竟当众顶撞彭老总,一句“对也骂,错也骂,干脆你一个人干得了!”石破天惊。这究竟是怎样的“矛盾”?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 1937年8月,彼时彭德怀前来716团视察,廖汉生首次见到这位声名赫赫的将领,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缓缓转动,十年之后,廖汉生成为了彭德怀元帅麾下的一员。

1947年3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调集34个旅对陕北发起重点进攻,其战前口出狂言,扬言“三日内占领延安!”

在此危急关头,中央军委组建西北野战兵团,并决定将贺龙所属部队交由彭德怀指挥,廖汉生和贺炳炎所在部队自然也归其麾下。来势汹汹的敌人让延安的形势岌岌可危,每一位指战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廖汉生和贺炳炎作为红二方面军的老将,与贺龙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习惯了贺龙直爽、豪迈的指挥风格。而彭德怀指挥风格大开大合,且性格暴躁,在战场上常常会因为战事不利而大声斥责部下。

这种指挥风格的差异,让突然更换领导的廖汉生和贺炳炎心中难免有些抵触情绪。然而,大敌当前,他们深知内部团结的重要性,故而并未将这种不满直接宣泄出来。

进入八月,骄阳似火,干燥的天气仿佛也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的焦灼。廖汉生接到命令,率领一纵攻打榆林。但一纵缺乏攻坚的重武器,连续进攻两天,仍未能将国民党军队赶出榆林。

此时,胡宗南又急调三十六师驰援榆林,廖汉生意识到若再不撤退,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这是兵家大忌。于是,他果断带领一纵回撤。

未能完成任务的廖汉生心情极为低落,而此时彭德怀打来电话,对其一顿责骂:“你们一纵恐怕担不起一纵这个番号,士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贺龙的脸面都让你们丢光了!”

廖汉生本就因任务失败而自责,听到这样的斥责,心中的委屈与不满瞬间爆发,他不愿部队受辱,更不愿贺龙因自己而蒙羞,于是在电话里与彭德怀争执起来。

放下电话后,廖汉生越想越气,怒发冲冠地吼道:“让你看看贺龙的老部队,打起仗来也不是孬种。”随后,他亲自带领一个警卫连,在榆林地界选择了一处埋伏地形,成功挡住了追兵。贺炳炎听闻此事后,担心廖汉生的安危,急忙调去一个营,共同击退了敌人。

两个月后,一纵和三纵联合攻打清涧。胡宗南严令国民党军队不准后退,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战事不顺让彭德怀心急如焚,他再次打来电话指责:“都过去几个小时了,为什么还没打下来,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此时同样焦头烂额的贺炳炎回应道:“部队伤亡大,有困难,请野司再给几个小时。”说完便挂断了电话。一天之后,廖汉生和贺炳炎终于完成任务,攻下了耙子山,但不幸的是716团团长储汉元壮烈牺牲,贺炳炎心痛不已。

不久,西北野战军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在会上批评一纵:“走错了路,误了时间,放走了国民党!”廖汉生积压已久的情绪彻底爆发,他再也无法忍受,直接回怼道:“什么叫有意识地先走了,你越级指挥,下命令,事前不通知,我们怎么反应,有没有考虑到一线部队的困难。”

一旁的贺炳炎见廖汉生站了起来,也随声附和道:“不考虑下级,只顾下令。对也骂,错也骂,干脆你一个人干得了,还要我们干什么?”这突如其来的顶撞让会议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负责后方工作的贺龙见此情景,大感不妙,急忙充当和事佬。他先是对自己的老部下说:“你们两个长本事了,敢和彭老总顶牛?态度不会好一点吗?”

随后又对彭德怀说:“彭总,属下们也是有口难言,你不要介意。听取中层将领的意见,获得战场上的反馈,也是优秀将领的必修课啊。”会后,贺龙仍不放心,又请来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

林伯渠肯定了一纵的功绩,称赞一纵前阶段打得不错,只是扫尾阶段犯了错误,没有密切配合。他又对廖汉生说:“有威可畏,有德可怀。彭总就是这样的人,你们不要总是看见威严的一面,也要看见他德操的一面。”

在贺龙和林伯渠的协调下,廖汉生和贺炳炎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主动去找彭老总承认错误。彭老总则大度地挥了挥手,说:“罢了,罢了,我也有不好的地方,其实我挺喜欢你们两个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的痛快劲!”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