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截止北京时间2025年4月10日凌晨,一条重磅消息震惊世界: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再次提高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加征关税提高到125%,并立即生效。
与此同时,他还宣布大幅削减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税,但只是暂时的。
随着对特朗普关税大战担忧的加剧,投资者们开始疯狂抛售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收益率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飙升至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了4.5%,这使得美国的借贷成本急剧上升。
美国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惊人的变化,市场陷入一片恐慌。而在这场美债抛售风波中,谁才是幕后的“神秘推手”?一时间,猜测四起,而中国,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这场美债抛售风波中,各国的动态备受瞩目,日本,作为美国国债的另一大持有国,其态度也扑朔迷离。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明确表示,日本并未大规模抛售美债。
据相关数据显示,日本目前持有1万亿左右美元以上的美债,虽然日本官方否认近期有大规模抛售美债的行为,但市场上关于日本抛售美债的猜测从未停止。
而中国,近年来在美债持有规模上的变化也十分显著。
2025年2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中国持有的美债为7590亿美元。
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就在快速下降,近一年更是累计抛售超4000亿元人民币。在特朗普发动关税大战后,预计中国手里的美国国债持有量还会进一步下降。中国的这一系列操作,无疑也给美债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自2021年起,中国减持美国国债的动作,就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从数据来看,这一减持趋势不仅明显,而且规模可观。
2013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达到巅峰,约为1.3万亿美元,但随后,这一数字便开始逐渐下降,到2024年底,中国持有的美债为7590亿美元。
而近一年来,中国累计抛售超4000亿元人民币的美债,减持幅度之大,节奏之紧凑,无不彰显着中国在美债持有策略上的重大调整。

这种减持并非毫无缘由,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需要对自身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优化配置,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以分散风险。
美债作为一种重要的外汇储备资产,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其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减持美债,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对自身的资产布局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在特朗普宣布再次提高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加征关税提高到125%并立即生效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这种紧张的局势,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抛售美债成为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有力手段。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订单减少,利润下滑。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抛售美债,不仅可以对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提高其借贷成本,削弱其经济实力,还可以向美国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不会坐视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对于任何不合理的贸易制裁,都将坚决予以反击。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美国长期以来依靠美元霸权和发行国债来维持其经济的运转,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随着美国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违约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减持美债,也是在提前规避潜在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外汇储备安全。

如果中国抛售庞大的美国国债,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直接而剧烈的冲击,从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来看,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呈反向关系。
当中国大量抛售美债时,市场上美债的供给会大幅增加。在需求不变或者需求无法同步增长的情况下,美债的价格必然会下跌。
例如,原本市场上美债的供需相对平衡,价格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如果中国突然大量抛售,就像往市场上倾泻了大量的货物,而买家的数量和购买能力没有相应提升,那么美债就会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自然会被压低。
而随着美债价格的下跌,其收益率就会上升。因为债券的收益率是根据债券的利息和市场价格计算得出的,当价格下降时,在利息不变的情况下,收益率就会被动提高。

这种美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的情况,会直接增加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
美国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以满足其财政支出的需求,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军事开支等。
当美债收益率上升时,意味着美国政府在发行新国债时,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给投资者。这无疑会加重美国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其在财政预算安排上更加捉襟见肘。
借贷成本的上升,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对美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生产扩张、设备更新等投资活动时,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借贷成本的上升,会使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大幅提高,这将直接削弱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导致制造业企业减少投资,甚至可能出现企业收缩生产规模的情况。

以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汽车制造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生产线升级等。
如果借贷成本上升,企业在贷款时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能会减少研发投入,延缓生产线升级的计划,甚至可能会削减员工数量,这将对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产生严重的打击,影响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往往需要通过贷款来实现。当借贷成本上升时,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这会增加他们的还款压力。

例如,房贷利率的上升会使购房者每月的还款额增加,这可能会让一些原本有购房计划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下降。
同样,车贷利率的上升也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意愿,进而影响汽车消费市场。
当消费者的还款压力增大时,他们会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如旅游、餐饮、娱乐等。这将导致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从而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说,如果中国大幅抛售美债的话,会直接导致美国经济遭遇重创。

美国可能会继续采取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试图限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同时也会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封锁力度,如限制技术出口、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等。
而中国则会进一步加强内需市场的培育,推动国内消费升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同时,中国也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合作,降低贸易风险。

中国抛售美债将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筹码,但中国在使用这一筹码时,也会谨慎权衡利弊。
一方面,抛售美债可以对美国经济形成有力的反制,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以及自身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张王牌肯定是不会轻易打出来的。
中国可能会根据美国的经济政策、中美贸易关系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美债的持有规模和抛售节奏。

中国抛售美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巨大,从金融市场的直接冲击,到对美国经济整体的连锁反应,再到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动摇。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抛售美债是一把双刃剑,在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要理性看待中美之间的经济博弈,既要坚定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要避免过度对抗导致的两败俱伤。
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中国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