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认为,庞大的贸易逆差,就是其他国家在占美国的便宜。所以,他直接把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关税粗暴地定义为:逆差/进口额。

显然,这是扯淡的理论。
1,特里芬悖论:美元与贸易逆差
早在上个世纪,比利时的一位教授特里芬就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悖论。
✓全球贸易需要美元,美国需要对外输出美元,主要通过贸易逆差的方式。如果不输出美元,美元供给不足,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为美元会升值,大家会存起来,而不是消费和投资,就会陷入通缩。
✓币值稳定需要美元顺差。持续的逆差意味着持续的政府赤字,意味着支撑美元背后的信用破裂,不利于币值的稳定。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逆差来输入美元?其实还可以通过对外贷款和对外投资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培养竞争对手,国内老百姓也不会同意。
看起来,这种悖论似乎很难长期存在。
可是,过去几十年,似乎这种模式又巧妙的达成了某种均衡。美元大量对外逆差的同时,又保持了美元币值的相对稳定。
这种奇怪的平衡,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2,全球化时代红利
这位教授提出这个悖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由于黄金总量的增加是缓慢的,黄金的本身的稀缺性,导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与黄金挂钩的美元供给不足,天然是升值的。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所谓的特里芬悖论的背后,恰恰是因为黄金供给不足,作为一种货币,已经跟不上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
随着“紧箍咒”的松绑,美元没有了锚定物,自然而然就可以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也就不存在因为美元不足而影响经济的问题。但,美元不足这个问题是解决了,但贸易逆差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没有解决,如下图所示,美国的贸易赤字率从1980年开始飙升,70年代的赤字率平均还不到1%,而80年代这个数字来到了2.4%,90年代来到了2.6%,但2001-2010年期间这个数字来到了的5.3%,2011-2023年,平均在4.6%。

光说赤字率,大家可能没有多大的概念,从绝对值来看,1980年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大概在22万亿美元,2011年以来是12.08万亿美元(可能有部分服务顺差)。
为什么这么大的赤字,反而美国没有出现问题呢?因为全球化来了,全球化带来了财富的大爆炸,它对于美元的需求是双向的:
其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带动了货币需求;其二,贸易在社会生产中的占比大大增加。如下图所示,1070年以来,贸易占比GDP的比重从原来的25%上升到了59%。

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和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全球对美元贸易的需求。简单来说,对美元的需求增速超过了全球财富的增速,这也就导致美国需要对外输出更多的美元,印钞成为了一种即时正义的万能之举。
每一次,美国出现问题,美国就通过印钞来解决,百试百灵。因为债务被更多的收入所覆盖,美元贸易体系,也就没有问题。
简单来说,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只是刚好美国处在一个全球化的红利时代,不停地有其他国家送钱,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应了那么一句话,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3,2010:变局之年
后来者在书写世界金融史的时候,应该需要格外注意2010年。
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美国经济与债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前面那张全球贸易额/GDP的图中,大家可以看到,全球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不再增加,从2010-2023年,基本上处在横盘阶段,这也意味着全球贸易对美元的需求在降低。
但,美国人很聪明,想了一个点子,一边用逆差对外输送美元,另一边,通过美债,开始回收美元,这就没有造成国际上的美元过剩,反而维持了美元的相对稳定,形成了一个美元的大环流。
另外,由于2010年之后,美股经历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牛市。不少外国资本,到美国之后,还赚到了钱,所以,美元保持得还不错。

但,这并没有改变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的债务总规模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了如今的37万亿美元,足足新增了将近25万亿的债务,政府债务占比GDP的比重从60%上升到了如今的121%。

越来越的美元开始堆积在资产上,并开始往外溢出,2021年以来,全球其他国家在通缩,而美国的通胀至今高烧不退,就是最为明显的信号。为了控制多余的美元不再外泄,美国不得不提高利率,而这又带来比较高的利息负担,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负担,导致财政赤字越来越夸张。
2011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规模累计达到了18万亿美元,其中2020年以来的赤字规模达到11.6万亿美元。2018年开始,美国又开启了减税政策,财政赤字率持续增高。

所以,美国以前那一套逆差+美债的玩法玩不转了。
其一,世界贸易的停滞,以及地区主义的上升导致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增速在下滑,这一点影响的是美元的低息负债权(或者说是铸币税);其二,由于中国成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势必压低整个高端产业的毛利率。
简单来说,过去10多年,美国的增长,一方面的确来源于移动互联网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长,而另一方面却来自于的债务增长。如今,伴随着全球贸易的停滞和中国的强劲竞争,免费美元变少,收入增速下滑。
按理说,收入下降,就应该要开源节流。
但,老话说的特别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削减收入易,削减支出难。开过公司的人都知道,加工资很容易,但降工资的危害性特别高。
美国又是民选政治,谁敢主动砍支出?谁敢这样干,谁就会被选民选下台。这是人性,很难改变。
4,关税还是消费税?
不管是谁当上了总统,美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都是赤字问题,因为赤字问题不解决,通胀就解决不了,通胀解决不了,内部矛盾就会越来越大。
但这是一个非常顽固的问题,过去40年,美股涨了40年,大家肯定觉得美国人过得特别舒服。其实,这40年,是有钱人的40年,而对于红脖子们来说,这是失落的40年,从中产阶级失落成为边缘人。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前所未有的大,达到了2战以来的最高值。
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堡垒都是从内部被击破的。所以,现在的美国的确处在了一个关键时刻,急需改革。
但,特朗普的做法,好像有点问题。
先来说说DOGE,以马斯克为代表的政府效率部,看起来好像干了不少的事情,揭发了不少的蛀虫,开了不少人,但这和中国古代经常食用的吏治改革一样,本质上没啥用,不过是换了一批人,换了一些更加隐蔽的方法而已。抓的时候就紧,不抓就松散、回弹,不改变根本问题。等马斯克退出之后,这场百日维新搞不好就草草收场了。
再来说说关税,我们前面提到过,你不可能对你没有的东西征税,这是瞎扯。美国会把越南的纺织业搞回去吗?不可能的。如果最后还是无法避免关税,又无法自己生产,那么最后关税就会变成“变相”的消费税。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每年6000亿,10年6万亿美元。看起来,也不少。如果政策就这样,那么可以看作是一个财政紧缩的政策。
但,特朗普在竞选的时候,还说要给企业减税,这就很离谱了。
通过关税收取的都是穷人的钱,如果还要减税,那就相当于用穷人的钱去补贴富人,似乎财富转移的方向有点搞反了,只能加速美国国内矛盾的爆发。
小结
中国宏观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下行带来的结构性改革摩擦,新的产业还没有壮大,旧的产业下去太快,外部还有老美捣乱。基本面就是这么简单,清晰明了。
美国的宏观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支出超过了收入,随着国际贸易的停滞与全球竞争的加剧,收入下降而支出却逆势增长,赤字问题解决不了,引发通胀。
中美的差异很明显,中国是内生性的政治,经济出问题了,一般会先找内部问题,做内部改革,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说过是因为印度、越南抢了我们的工作。而美国就不一样,它是外向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不一样,他们更多希望通过外部性转移矛盾,阻止竞争对手或者是通过抢劫等手段来解决内生问题。
但,海盗时代已经结束了,这种套路只能自欺欺人。如今是核平时代,还是得靠脚踏实地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