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全国上下都在忙着搞经济建设,城市里开始有了点现代化的影子,但像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发展还是慢了不少。
那时候的西藏,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很多地方还是靠步行或者骑马才能到。不过,军民关系一直是个亮点,尤其是西藏军区的官兵们,除了日常的训练和任务,还经常帮着当地老百姓修路、建房、送物资,日子过得虽然艰苦,但感情特别深厚。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年轻的战士在日喀则执行任务时,爱上了一位当地的藏族姑娘,可惜这段感情还没来得及开花结果,就被教官硬生生掐断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明,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1985年,他刚满20岁,怀着一腔热血参了军。那时候当兵可是个光荣的事儿,家里人听说他要去西藏服役,又骄傲又担心,毕竟那地方海拔高、条件苦,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李明被分配到日喀则的部队,那是个离拉萨不远的地方,海拔3800多米,空气稀薄,冬天冷得刺骨,夏天紫外线又强得让人睁不开眼。他到部队的第一天,晒得脸通红,嘴唇也干得裂开了口子,可他咬咬牙就适应了。

李明是个勤快的小伙子,训练特别卖力,不管是扛枪跑步还是站岗放哨,他都干得有模有样。战友们都喜欢他,觉得这小子踏实,领导也夸他有股子韧劲。
他的教官叫张强,是个40多岁的老兵,参加过不少任务,经验丰富,对纪律看得特别重。张强平时对战士们挺关心,但一说到军规,那是铁面无私,谁犯了错都别想蒙混过关。

李明和那位藏族姑娘的缘分,始于一次普通的任务。那是1985年夏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去日喀则附近的一个村子帮着修水渠。
那地方缺水,老百姓种庄稼全靠天吃饭,战士们去了以后,一边干活一边跟村民聊天,关系处得特别好。干活的时候,李明认识了一个叫卓玛的藏族姑娘。
卓玛是村里人,年纪比李明小一岁,长得俊俏,性格也开朗。她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靠放牧为生,她自己平时帮着干点农活,还会去集市上卖点手工编的毛毯。

李明第一次见到卓玛,是她来给战士们送水喝。那天太阳特别毒,战士们干得满头大汗,卓玛端着一大桶青稞茶过来,分给大家。李明接过水的时候,俩人眼神一对上了,他心里就咯噔一下。
后来修水渠的几天,卓玛经常过来帮忙,不是送点吃的,就是帮着搬点东西。李明发现自己越来越注意她,看她笑的时候,心里就暖乎乎的。卓玛也觉得这个四川来的小伙子挺有意思,话不多,但干活麻利,人也老实。

任务结束以后,李明回了部队,可他心里总惦记着卓玛。部队离村子不算太远,步行也就一个多小时,他就找机会往那儿跑。
部队有规定,战士们不能随便离开驻地,但有时候周末或者任务空闲,他会跟领导请个假,说是去附近转转,其实就是去看卓玛。
卓玛也挺喜欢李明,觉得他跟村里那些糙汉子不一样,有点文化,说话也温柔。俩人见面的时候不多,但每次都聊得很开心。

李明给她讲四川的辣椒有多香,卓玛就说藏族的酥油茶有多醇,俩人还约好以后有机会要互相尝尝对方的家乡味儿。那时候通信不方便,没手机也没电话,俩人联系全靠碰面。
李明有时候会托村里进城的熟人带点小东西给卓玛,比如部队发的糖果或者一块肥皂,卓玛也会回送点自家做的奶渣或者一块羊毛围巾。日子一长,俩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李明甚至开始琢磨,等退伍以后能不能留在西藏,跟卓玛好好过日子。

可惜,美好的事儿总容易出岔子。李明和卓玛的事儿,终究还是传到了教官张强的耳朵里。那时候部队纪律严得很,尤其是军人谈恋爱,简直是大忌。军规里写得清清楚楚,现役军人不能结婚,更别提跟地方上的姑娘谈对象了。
这规矩不是随便定的,部队得随时准备打仗,感情的事儿一多,容易分心,影响战斗力。张强知道这事儿以后,气得不行,他觉得李明这么好的苗子,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张强把李明叫到办公室,当面把他批了一顿。那是198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李明站在那儿,低着头听教官训话。张强没留一点情面,说他这是违反纪律,影响部队形象,还警告他要是再不收手,就得写检查,甚至可能挨处分。
李明心里不服,可他知道教官说得没错,自己是军人,得守规矩。张强最后下了命令,让他立刻跟卓玛断了联系,从此不许再见面。

李明没办法,只能照办。他找了个机会,去村里见了卓玛最后一面。那次见面,俩人都没说太多,李明就告诉卓玛,自己得服从命令,以后再也没法来看她了。
卓玛虽然难过,但她也明白李明的处境,没多劝他,只是默默把一条自己织的围巾塞给了他。李明接过围巾,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眼泪。他跟卓玛说,等以后有机会,他会回来找她,可这话说得连他自己都不信。

从那以后,李明再也没去过那个村子。部队里纪律抓得更紧了,他也不敢冒险。张强后来还特意找他谈了一次,说他年轻,前途大好,别因为这点事儿毁了自己。
李明嘴上答应,可心里一直空落落的。卓玛那边也没了音讯,听说她后来搬去了别的村子,慢慢就断了联系。

1988年,李明服役期满,退伍回了四川老家。回到家乡以后,他试着打听卓玛的下落,可那时候信息闭塞,日喀则又远,他一个普通农民,哪有办法找到人。
他托过几个去西藏做生意的朋友帮忙问,可都没结果。时间一长,他也死心了,觉得自己跟卓玛这段缘分,算是彻底断了。
李明后来在家乡找了份工作,结了婚,生了孩子,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可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偶尔翻出那条卓玛给他的围巾,还是会想起1985年的那段日子。
他有时候跟老战友聚会,聊起在西藏的事儿,总会提到卓玛,说那是他这辈子最放不下的遗憾。战友们听了也感慨,说那时候的纪律是真严,可人毕竟不是机器,谁还没点感情呢。

1985年,中国刚改革开放没几年,部队的管理还带着老传统,纪律第一,个人感情得靠边站。尤其是像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军人肩上的担子更重,既要守土卫疆,还要帮着地方发展,哪有心思谈儿女私情。军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可在那个环境下,没人敢拿纪律开玩笑。
李明的教官张强会那么严厉,也是为了部队好,为了李明好。他自己当兵那么多年,肯定也见过不少类似的例子,知道感情的事儿一旦处理不好,后果有多严重。他拦着李明,未必是铁石心肠,可能只是想让他少走点弯路。
李明后来跟人说,他不怪教官,也不怪部队,就是觉得自己命不好,遇上了对的人,却没赶上对的时候。他有时候想,要是当初再勇敢点,或者再等等,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