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济南军区67军换防第一仗惨败内幕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4-16 13:28:32

1985年5月31日,济南军区67军在老山前线那拉口子战区的211高地打了一场硬仗,结果却让人扼腕叹息。

这场战斗是67军换防后的第一仗,本来想着接手阵地后稳扎稳打,可没料到刚站稳脚跟就被越军来了个下马威,直接丢了阵地,损失惨重。

这场战斗的关键人物有谁?

67军里有个排长,来自山东济南,1983年入伍,到了199师595团七连。因为表现不错,很快就当上了排长。

这人平时挺低调,但上了战场特别拼,带着手下的兵冲在最前面。他老家是农村的,从小干惯了农活,体力好,耐力强,参军后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85年随67军到老山前线,他负责的那个排在211高地争夺战里打得特别惨烈,后来因为作战勇敢得了集体一等功。这人后来活了下来,继续在前线干了好几年,退伍后回了老家,听说当了老师,挺受人尊敬。

还有个班长,山东淄博人,1984年参军,分到199师595团九连二班。他个子不高,瘦瘦的,但干活特别卖力,特别能吃苦。家里条件一般,爹妈都是普通工人,他参军前就立志要干出点名堂来。他当班长主要是负责后勤,带着几个兵给前线送补给。

到了老山,这家伙经常背着几十斤的物资爬山,风里来雨里去,没一句怨言。可惜在211高地送补给的时候,他带着仨兵走错了路,撞上了越军阵地,最后被俘了。这人被俘后没屈服,后来被交换回来,带着一身伤退伍了,回了老家过起了普通日子。

再来说个高层,67军的参谋长,姓粟,河北人,五十多岁,军龄老长,经验丰富。他是67军换防时的核心指挥之一,之前在别的部队干过参谋,挺有威信。

这人打仗喜欢靠数据分析,讲究计划周全,但在老山这仗里,他的决策出了大问题。有人说他太急于求成,换防没多久就想打个漂亮仗,结果低估了越军的准备,愣是把部队往火坑里推。

战斗失利后,他挨了不少批评,部队里很多人对他意见很大,甚至告到了上面。不过他后来还是保住了位置,调到总参干了几年,退休时拿了个中将军衔,但名声始终没洗干净。

最后一个是师长,姓郑,安徽人,四十多岁,也是老兵出身。他在199师当一把手,性格稳重,打仗喜欢先摸清情况再动手。换防的时候,他其实提醒过参谋长,说越军可能会趁乱搞偷袭,得小心。

可参谋长没听他的,还把他暂时撤了职,弄得部队指挥乱七八糟。战斗打输后,他被调查了一阵子,最后证明责任不在他,官复原职。后来他在后续作战里表现不错,算是挽回了些面子。这人一直干到退役,晚年过得挺平静。

这几个人的经历,差不多就是67军这场仗的一个缩影。有冲锋陷阵的基层,也有决策失误的高层,各自的命运跟这场战斗紧紧绑在一起。

1985年济南军区67军换防第一仗惨败内幕

1985年5月18日,67军奉命从南京军区1军手里接过老山前线的防务,主要守那拉口子战区的211高地。

这地方是1军在2月11日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战略位置挺重要,能俯瞰周围一大片区域。67军接手的时候,交接工作整整拖了12天,到5月30日才算完事儿。

可还没等他们喘口气,5月31日凌晨5点10分,越军第二军区就动手了,发动了代号“M-1”的进攻。

越军这一仗准备得特别足。先是45分钟的炮火轰炸,用的全是苏联支援的重炮,火力密集得吓人。5点55分,炮火往后一拉,越军982团4营分成两路,直扑211、156、166三个高地,5营则在140、142高地佯攻,牵制67军的兵力。

他们步兵上来得特别快,炮火掩护也准,很快就冲上了211高地的1号和2号哨位。守在那儿的67军一个班根本扛不住,大部分人都没了,剩下个班长跳崖跑了,在草丛里躲了7天才摸回来。还有个兵被越军抓了,成了两山轮战里中国这边唯一被俘的。

67军这边也不是没还手。6月1日,参谋长亲自下令反攻,595团一营副营长带队,带着两个连往211高地冲。他们想用小队渗透的办法打回去,可越军早把火力点布置好了,机枪、大炮一顿招呼,部队还没靠近就倒了一片。

副营长自己也挂了彩,抬下去的时候人都不行了。从6月2日到6月11日,67军拼了命地反攻,595团两个营几乎打光,597团一个连也被打得只剩十几个人,总共死了120多人,伤的更多。

这场仗输得这么惨,不是没原因的。先说地形,老山那地方山高林密,路窄得要命,67军又是山东部队,北方人多,压根儿不适应热带丛林的气候和地势。

换防前1军在这儿打了半年多,早摸透了路数,可67军刚来,啥都不熟,连补给都送不上来。再加上气候恶劣,5月底正是老山最热的时候,蚊子多得能把人咬疯,传染病一传一大片,部队战斗力直接被拉低。

更要命的是指挥上的问题。参谋长这人太想立功,换防没几天就急着打硬仗,根本没摸清越军的底。他直接越过师长下命令,弄得部队乱成一团。

师长本来提醒过他,说越军可能会偷袭,得先稳住阵脚,可他不听,还把师长撸了,换了个听话的上去。结果呢,部队没配合好,前线指挥跟不上,后勤也断了线,越军一冲上来,67军就崩了。

情报方面也好不到哪儿去。换防时1军交了些资料,说越军322师567团在对面,可实际上那是假番号,真的是316师982团。

这支部队在4月就换防过来了,悄悄调了5营做机动力量,专门等着67军立足未稳的时候下手。67军这边压根儿没察觉,等越军炮火一响才知道大事不好,可已经晚了。

这场仗打下来,211高地丢了,67军颜面扫地。部队上下士气低得不行,有人甚至说,这仗打得跟送人头似的。参谋长的决策失误被骂得最多,后来部队里不少人联名告他,说他瞎指挥害死了那么多弟兄。这事儿还传到了军委那儿,闹得挺大。

后来发生啥了?

输了第一仗,67军没就这么垮掉,反而憋着一口气要翻盘。惨败之后,他们马上开了会,清点人数,查失利原因。

高层发现,问题主要出在三块儿:一是地形不熟,二是情报不准,三是指令乱套。参谋长挨了批,但没撤职,师长倒是被证明没啥大错,很快官复原职。

部队开始调整打法。先是派侦察兵摸越军的底,弄清楚他们的火力点和兵力分布。通信也整顿了一遍,保证前线能随时收到命令。

一线指挥员得了授权,能根据情况自己做决定,不用啥事儿都等上面点头。战术上,他们不再硬碰硬,改成小队穿插,配合炮火一点点啃敌人的阵地。

这一招还真管用。到了9月8日,199师侦察连搞了次奇袭,17个人直扑211高地,十多分钟就把越军全干掉了,自己只伤了俩。这次胜利把211高地拿了回来,士气一下就提起来了。后来越军还想反扑,可每次都被67军顶了回去。

11月底,越军换防的时候露了个空子,67军119师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次大反攻,把越军的据点一个个拔掉。从那以后,越军就老实了,顶多搞点小骚扰,再不敢大动干戈。

还有件事儿挺让人唏嘘。战斗输了之后,部队里憋了一肚子火,有人传谣,说牺牲的兵没得到应有的待遇。

结果有个枣庄的兵受不了了,直接在指挥所食堂开了枪,打死了参谋长的卫兵,还伤了军长张志坚和十来个人,最后自杀。这事儿后来查清楚了,跟199师没啥关系,主要是67军高层推卸责任,弄得人心不齐。

这场仗的几个关键人物,结局也各不一样。送补给的班长被俘后熬了过来,回来时一身伤,退伍后回了淄博,找了个普通工作,默默过日子。

那位排长因为作战勇敢,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后来一直在前线干,退伍后回了济南,干起了教书育人的活儿,日子过得挺踏实。

参谋长虽然没丢官,但名声坏了,部队里没人服他,后来调到总参干了几年,退休时拿了个中将军衔,可没人觉得那是啥荣耀。师长倒是熬出了头,后续作战打得不错,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退役后过得挺安稳。

11 阅读:3237
评论列表
  • 2025-04-21 09:38

    你直接说粟戎生不就得了

  • 2025-04-27 17:17

    郑广臣老师长。爱兵如子。

  • 2025-04-22 15:10

    漏洞百出,狗屁不通,胡诌八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85年的5.31大战,就是丢失了一个班防守的211高地的其中1、2号哨位,其它所有阵地都在我们手里,怎么能是惨败?你瞎造谣就不怕起诉你?闲的蛋疼,胡说八道。

  • 2025-04-27 08:35

    愧对战神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