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有几个同事特别爱读书,我们经常一起交流阅读心得。同事小刘给了我一本川端康成的书——《阵雨中的车站》。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以我很认真的读完了。
川端康成,他的一生仿佛被悲伤一直充斥着。两岁父亲病逝,三岁母亲辞世,七岁祖母故去。姐姐与爷爷也相继离开了他,他成了孤儿。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令人感叹世事苍凉,人间无情。很小就立志当小说家的他,从14岁,就开启了他的小说写作之路。在他6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十几岁到他73岁自杀为止,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篇优秀的作品。
川端康成的作品,早期很多是自叙式的作品。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充满着悲剧色彩,所以他的很多文章,都充满着悲伤而又让人无法摆脱的困顿感,像是一个枷锁,孤独,忧伤,对于恋情的渴望,对于爱的不甘和自卑,引发了对现实的无力感。
《阵雨中的车站》中有的文章,几乎让人理解不透。那种深入骨髓的对某些事情的冷漠。可能只有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理解那种对生活毫无把握,对生活失望后的无力吧!这本书共有67个短篇组成,有很多让人读来感觉很压抑,甚至有的读好几遍才能理解。
●封面设计清新雅致。有一种粉色的柔柔的温馨。仿佛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对于现实,他像一个旁观的孩子,对现实毫无还手之力,但却内心又向往着某种同情、爱恋,这些让人读来仍有一种压抑的痛疼。
●无法宣之于口,却便放于心底。初次婚姻中遇到的“非常”事件,加之幼时的经历,让他很受伤。所以使他的作品也显得有些伤感。在他的作品中,随手一点,都是凄美的,哀伤的,是“不过都是徒劳”的。对于现实也只是提及而已,无力改变什么,好悲哀!
他像一缕清风,伴着处于社会底层的各种小人物。有的是十二三岁的女童不懂爱的时候,却已身处凌辱精神出轨,而又心有不甘,只能伤害自己的那个无能的男人,向往新鲜感,但又不愿舍弃自己对发妻的羁绊,恳请情人的小心翼翼,真是让人把“厌恶”写到了顶峰。
许是你的一厢情愿,许是无意的背叛,但时光荏苒,可还会有人记起你曾经的背叛呢?已无人记起,也无人问津。那对金丝雀都不能称为门当户对,还能如何呢?
那饶有兴味的港口,满身满目的肢解着生活,肢解着家庭,像他说的童真这玩意儿怪麻烦的。挥霍着感官的快乐,粗野又洋溢着。连月光,也不会踩你!
文章有的是一个片段,有的是描写日常的生活,有的只是幻想。他的这些作品篇幅短小,真的是掌篇小说呢!《少男少女的板车》《树上》,这些作品让人读来在清新雅致,感情也纯真朦胧。《夏与冬》《殉情》等作品基调都是感伤的,悲哀的。
但是即便是金丝雀那种不正常的爱,作者的笔触,也是有意境的,把一种不被肯定的事物拿到明面上摊开来,露出来的那种伤痕不是美,而是一种无法痊愈的疤痕,又仿佛是在溺水中。
●简短的碎片化的场景。川端康成的作品,注重语言的意境,善于运用语言懂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描绘事物。他的作品虽然意境多,场景描写多,但大多语言精炼。这可能与著名译者叶渭渠的文学素养有关吧!
●善用写作技巧。川端康成有的作品,用语言描写手法还是蛮多的。有的通篇半幅适用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如《滑岩》《玻璃》《谢谢》等,典型的日系风格,不是大刀阔斧,而是像雅文小筑般。作者善用隐喻等,有的甚至是反讽。
总之,好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这本书也让我们领略到川端康成的精神内核,书中那种悲凉感却消之不去,或许正是这本书的魅力吧!
《阵雨中的车站》是一部小说集。取其众多短片中的较长者为题目,暗含着希望。希望归家的男人更爱自己的女人,希望迎接爱人的人也充满了喜悦,希望作者的忧伤也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