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雅芝,很多人的记忆瞬间被拉回那个港剧风靡的年代。
上世纪80、90年代,她凭借《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素贞一角,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国民女神”。一袭白衣,仙气飘飘,连当时年轻的小伙子们都忍不住心动,更别提现在那些回忆青春的爸妈辈了。
如今,71岁的赵雅芝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最近却因为一则广告引发热议——镜头前的她踩着细高跟又蹦又跳,状态轻盈得像个少女。
有人赞叹她“冻龄”,也有人嘲讽“装嫩”,甚至质疑:“这岁数还折腾啥?家里缺钱吗?”
毕竟,她和丈夫黄锦燊住在价值9亿港元的豪宅里,出门开劳斯莱斯,怎么看都不像为生计发愁的人。那么,她到底图啥?是名利未放下,还是另有所求?
赵雅芝的“不服老”姿态,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当年《上海滩》里冯程程的倔强、《戏说乾隆》里程淮秀的飒爽,戏里戏外,她似乎从未向年龄低头。
如今七旬高龄,她依然涂口红、穿高跟鞋、接代言,甚至对着镜头俏皮嘟嘴。这些举动在部分人眼里成了“尴尬”,但换个角度看,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力的张扬?有人说她“装少女”,可若真能“装”出这种轻盈体态和明媚笑容,恐怕无数人甘愿交学费学习。
至于“为何不退休”的疑问,或许答案很简单:她根本不需要用退休来证明什么。
赵雅芝曾在采访中透露,工作对她而言是享受而非负担。当年演白素贞时吊威亚吊到浑身淤青,她笑称“疼但快乐”;如今拍广告连跳十几遍,她照样乐呵呵。这种状态,与其说是“拼命赚钱”,不如说是“瘾”——对舞台的瘾,对创作的瘾,对与观众互动的瘾。
她的丈夫黄锦燊曾调侃:“我劝她休息,她说在家闲着反而腰酸背痛。”你看,有些人天生就是为镜头而活的。
更值得玩味的是公众对老年女性的苛刻审视。同样是高龄活跃的男演员,周润发跑步被赞“自律”,谢贤穿潮牌被夸“时髦”,轮到赵雅芝蹦跳就成了“不合时宜”?
这背后藏着某种双标:仿佛女性老了就该慈祥端庄,最好自动隐退。可赵雅芝偏不。她穿着亮片裙参加综艺,在微博晒健身照,甚至和年轻艺人PK舞蹈动作。这种“叛逆”恰恰撕开了年龄歧视的裂缝——谁规定70岁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当然,她的坚持还有一层更温暖的意义。在老龄化加剧的今天,多少老人退休后迅速萎靡,而赵雅芝的存在像一剂强心针。
有粉丝留言:“我妈看完她的广告,第二天就去报了广场舞班。”这种影响力远超娱乐范畴。当社会习惯性将老人与“衰弱”“保守”画等号时,一个能穿细高跟爬楼梯、能对着镜头wink的银发偶像,或许比一百条养生鸡汤更有说服力。
赵雅芝的“不老神话”从来不是医美技术的胜利,而是一场关于活法的行为艺术。她像一棵逆季节开花的树,偏要在别人凋零时怒放,还要开得理直气壮。
那些质疑声,何尝不是我们对自己未来的恐惧投射?怕老了不体面,怕被说“作妖”,于是提前给年龄划上红线。可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标准剧本,70岁可以含饴弄孙,也可以继续披荆斩棘。
说到底,年龄只是数字,年轻却是态度。
当我们在讨论“赵雅芝该不该跳”时,真正该思考的是:我们能否容忍不同版本的老年生活?或许某天,当大街上的老太太都敢穿着JK制服跳宅舞,当白胡子老头乐意梳脏辫玩摇滚,这个世界才真正配得上“包容”二字。
至于现在——先别急着对别人的高跟鞋指指点点,毕竟,你我的70岁若能蹦跶得这么欢,恐怕做梦都要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