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周恩来见到李默庵,说出了一句情诗,李为何大惊失色?

夜雪浏览过去 2025-02-22 21:43:20

西安事变时,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周恩来接触了一些国民党人士。李默庵是黄埔一期国军将领,当时驻守在西安郊区,周恩来曾经与他有过接触。

当时,二人谈起了当年江西“围剿”与反“围剿”的作战情况,还谈了一些黄埔师生的往来和去向,气氛融洽、亲切。

交谈中,周恩来突然说:“我记得你有一句诗写得不错:

‘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

李默庵听后大惊失色,原来这是1933年“围剿”苏区时,他以密码形式给其老婆发过一首诗,这是里面的诗句。

他忙问周恩来如何得知。周恩来告诉他,这是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期间,红军从国军电报中截获后,转呈给他的。因诗句形象生动又表达厌战心情,加之与李默庵是老熟人,他便记住了。

李默庵

这反映了一个事实:红军时期,我军有很强的密电破译能力,这是李默庵所震惊的。

这要归功于一个神秘机构:红军军委二局,负责人叫曾希圣。

曾希圣,湖南资兴人,黄浦四期,1927年加入共产党。原来在上海白区从事谍报工作,中央特科顾顺章叛变后,曾希圣转到中央苏区工作。

当时,军委为加强情报工作,组建了总参谋部侦察科,任命曾希圣为负责人。后改为情报局(二局)。此后到抗战爆发,曾希圣一直担任局长,他也成为我军无线电破译的第一代专家。

曾希圣

然而,赣州战役,曾希圣领导的谍报侦察失效,令他刻骨铭心。他发誓要破译敌军密码,获取敌军情报。

此后,曾希圣带头进行攻坚:一是收集缴获的敌方密码本和电报底稿,进行分析。二是向俘虏的原国民党情报人员学习了解,力图破译国民党使用的最新密本是“展密”。

机会终于来了,1932年8月的宜黄战斗中,他从缴获的文书中,查阅到孙连仲部的密电,对抄收的电报进行猜译,译除了全部密电。没多久,国军多种密码连续被破译。此后蒋介石军队的部署、计划、后勤乃至口令、信号等很容易就被我军掌握了。

第四次“围剿”中,而李默庵当时任国民党第十师师长,他用密码给老婆的诗也被破译出来了。

四渡赤水的成功也有他们的功劳!

当时曾希圣利用掌握的敌人密码和电文格式,以蒋介名义给吴奇伟、周混元部发电,命二人向泮水、新场方向前进,红军乘机南渡乌江,进逼贵阳。

攻打娄山关,也是二局发现的战机。彭德怀说:“没有曾希圣,就可能没有娄山关战斗,主席也忆不成秦娥了”

毛泽东曾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

这是对军委二局和曾希圣最好的褒奖。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战争年代情报人员的牺牲和贡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