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航运中,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是两大重要枢纽。在今年年初,美国就派出代表对巴拿马“施压”,没想到,这次让步让美国的胃口越来越大。
4月26日,特朗普不仅扬言要夺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甚至就连苏伊士运河也不放过,要求美国的船只免费通过两大贸易枢纽,巴拿马和埃及两国会同意吗?
巴拿马运河
4月26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再次发文,将目标瞄准了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要求,表示美国军舰和商船都应该被允许通过,一时之间引起了国际上的热议,要知道巴拿马运河在国际航运上占据重要地位。
可是这样的特殊位置,在历史上也有着很多争议,20世纪初,美国主导开凿了这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黄金水道,并长期掌控其运营权。直到1999年,根据两国协议,美国才将运河管理权完全移交巴拿马。
不过,特朗普上台后,多次声称要收回运河控制权,甚至暗示可能动用经济或军事手段。毕竟,运河每年承担着美国40%的集装箱运输量,省下的航程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
2025年初,美国务卿鲁比奥访问巴拿马,以安全合作为名施压,要求重新谈判运河通行协议。随后,巴政府宣布退出与中国合作的“一带一路”项目,并对中企在运河区的港口设施展开审查。
尽管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坚称运河主权不容谈判,并表示巴拿马运河不管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属于巴拿马,但美巴签署的军事谅解备忘录删除了永久驻军等敏感条款后,仍被外界视为巴方对美的妥协。
2025年4月,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访巴,双方签署了一份军事谅解备忘录。尽管巴方强调不涉及主权让”,但协议草案曾四次被退回修改,最终删除了美军永久驻军和军事基地建设等敏感条款。
分析人士指出,这份协议为美军未来重返运河区埋下伏笔。毕竟,美国在拉美拥有大量军事基地,若以“临时部署”名义进驻巴拿马,其象征意义远超实际需求。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务院曾在2月单方面宣称美政府船只已获免费通行权,但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立刻否认,直言从未有过此类协议。
特朗普的“运河攻势”已引发拉美多国警觉,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公开批评美国新殖民主义,而巴西则呼吁南美国家加强合作,防止外部势力干预地区事务。
与此同时,中国在巴拿马的经济存在也备受关注,中资企业曾参与运河扩建工程,并在科隆自贸区投资物流项目。巴拿马转向美国后,这些项目面临审查甚至叫停风险。有学者指出,巴拿马正成为中美地缘竞争的微型战场,其选择或将影响整个拉美的战略平衡。
美国的“趁火打劫”
如果说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传统利益区,那么苏伊士运河则是特朗普突然瞄准的新目标。这条欧亚非三洲交汇的海上命脉,每年承载着全球12%的贸易量,为埃及贡献了约10%的GDP。
不过,自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也门胡塞武装以无人机和导弹频繁袭击红海商船,迫使大量货轮绕道非洲南端。航程延长15天、成本增加30%,苏伊士运河的通行量暴跌60%,埃及一年损失超70亿美元。
为应对危机,美军自2024年起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声称要保障航行自由。军事行动并未遏制袭击,反而导致红海局势进一步紧张。
2025年3月,胡塞武装甚至对美国航母编队发动反击,迫使美军扩大打击范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此时提出免费通行苏伊士运河,被外界视为趁火打劫。埃及政府虽未正面回应,但国内舆论一片哗然。
与“免费通行”声明同步,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启动了对全球七大航运要道的调查,包括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等。
FMC称,若发现某些国家人为制造拥堵,将禁止其船只进入美国港口。这一举措被欧洲航运界嘲讽为“纸上谈兵”。毕竟,运河管理涉及复杂的主权与国际法问题,单边制裁恐难奏效。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FMC的调查实则为后续施压铺路。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苏伊士运河纳入其航道控制网,全球航运规则或面临重塑。
有分析指出,美国从未参与苏伊士运河的建设或运营,此时索要特权,无异于空手套白狼。更微妙的是,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同期启动了对全球七大航运要道的调查,直指可能限制堵塞国船只进入美国港口,这似乎是为后续施压埋下伏笔。
全球航道控制
特朗普的“运河宣言”,绝非孤立事件。从加征中国船只“船位费”,到推动美企供应链“去中国化”,2024年底,美国商务部突然对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征收“船位费”,单艘船费用高达百万美元。理由是“中国船只挤占美国港口资源”,尽管数据显示,中国商船仅占美东海岸货运量的15%。
美国正试图重塑全球航运规则,控制巴拿马与苏伊士两大运河,以巴拿马运河为例,其40%的集装箱运输量来自美国。若美方获得通行豁免,中国等国的商船可能面临更高费用或更严审查。此外,美军若借协议重返巴拿马,将直接威胁拉美地区的战略平衡。
战略上,则能掐住竞争对手的贸易咽喉,例如,若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加征优先通行费,中国商船可能被迫支付更高成本或绕道合恩角。
更危险的是,美军若借协议重返运河区,可直接监控甚至拦截敏感货物。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建立一套以美国为核心的航运霸权体系,将关键航道变为其地缘政治筹码。
美国的单边行动已引发多国反弹,欧盟公开批评FMC的调查违背自由贸易原则,并计划在WTO提起诉讼。俄罗斯则趁机加强与埃及、伊朗的合作,提议共建“红海-地中海陆桥”,以绕开苏伊士运河。
此外,中国加速推进北极航道开发,通过与俄罗斯合作,开辟经北冰洋连接欧亚的新路线。尽管这些替代方案短期内难成气候,但长远来看,全球航运格局或从美国主导转向多极竞争。
特朗普的“免费通行”计划,表面上打着节省开支的旗号,实则是将国际航道变为美国利益的收费站。巴拿马的妥协已激起拉美多国对新单边主义的警惕,而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坚守也不会轻易动摇。
国际航运的本质应是公平与安全,而非一国独大。若美国继续以零和思维推行航道霸权,最终或将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进一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