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让人放心;而有的孩子,看着聪明,却总让人揪心。”这是我和一位有着二十年教龄的老师聊天时,她感慨最多的话。

作为一名“孩子出息与否”的“一线观察者”,她见过太多聪明机灵的孩子,也见过太多安静内敛、不怎么出挑的孩子。
但她说:“真要说将来谁更有出息,我不会只盯着成绩,而是看孩子有没有这几种特质。”说着,她掰着指头列出了几个关键词,听得我频频点头,也恍然大悟:
原来,决定孩子将来成就的,不是他幼时能背几首诗,而是他有没有“长大后能撑事儿”的潜质。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那些被老师悄悄标记为“有出息”的孩子,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情绪稳定,不乱发脾气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事有个叫浩浩的孩子,我印象特别深。不是因为他有多会表现,而是因为他“太稳”了。
别的孩子争玩具、抢小朋友的点心,大哭大闹常有,而浩浩总是能先停一下,看看老师有没有看到,再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比如,有一次他最喜欢的积木被别人拿走了,他没有立刻冲上去,而是跑来对老师说:“老师,我可以再等一会儿,或者你帮我说一下行吗?”
那一瞬间,老师都愣了——才4岁的孩子,有这种情绪调控能力,真的很少见。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提到:“一个人未来的成功,情商的影响远远大于智商。”那些从小就能管理自己情绪、不轻易爆发、不轻易崩溃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理性、更抗压,也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脱颖而出。

二、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自带“靠谱体质”每次做手工,总有孩子做一半就跑了,玩一会儿觉得无聊就放下。
但班里的果果不一样,她哪怕剪纸剪得慢,也会坐在那里一点点完成,哪怕是最后一个收工。老师问她:“为什么你不去玩?”
她抿着嘴说:“我想把它做完,要不然等一下别人看不懂我做的是什么。”这样的话,从一个5岁的小女孩嘴里说出来,真的让人惊艳。“坚持到底”“做完自己的事”听起来很简单,但你仔细看看,大人里有多少人都做不到,更别说小孩了。但正是这种做事有始有终、不敷衍了事的性格,在孩子未来走进社会、面对学习或工作任务时,会显得特别重要。
靠谱,是职场稀缺资源,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更是让人想长期合作的根本。

三、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走得远
有一次午饭时间,小敏发现旁边的小朋友碗里没有她最爱吃的西兰花,竟然主动夹了一些给她,还安慰道:“你尝尝,我觉得很好吃。”
这个举动被老师看在眼里,悄悄记在了本子上。“孩子有没有同理心,其实很早就能看得出来。”老师说,“有的孩子只顾自己吃得开心,有的孩子却会注意别人有没有落单、有没有不开心。”
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它的背后,是孩子对于人际关系的感知力,是他将来能不能带好团队、赢得人心的“隐形能力”。

四、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孩子,未来潜力大
还记得上学期的跳绳比赛,小彤是唯一一个报名但不会跳的孩子。大家都劝她放弃,她却每天放学后多练十分钟。
最后比赛虽然没得奖,但她是最受欢迎的小选手,连园长都夸她“有拼劲儿”。“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一开始就放弃。”
这句话,不只是我们对孩子说的,更应该是我们培养孩子的一个核心原则。有出息的孩子,不是从来不跌倒,而是跌倒了还敢站起来再跑的人。

五、能独处、能专注的孩子,自带“自驱力”现在的孩子,大多习惯了热闹,一旦没有电视、手机、玩伴就抓狂。
但也有些孩子,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拼图、搭积木、看绘本,看上去“孤僻”,其实是种了“自我成长”的种子。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孩子真正的成长,不是在被关注中,而是在独处时发生的。”
能独处,是孩子开始内省和思考的第一步;能专注,则是孩子拥有深度学习与创作能力的体现。
别低估一个能自己玩、能自己学、不需要别人监督的孩子,他很可能就是未来的人才。
写在最后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未来不是写在成绩单上的,而是藏在每天的点滴细节中。
我们做家长的,最该做的,不是焦虑孩子比不比得上别人,而是多留心,孩子有没有在情绪、性格、习惯、态度上悄悄变得更好。
正如那位老师说的:“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是最抢眼的那个,而是最让人踏实的那个。”
你家孩子身上有这些“有出息”的特质吗?你最认同哪一点?欢迎留言区聊聊,我们一起发现孩子的光。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启发,也欢迎转发给更多家长看看,也许一句话,就能点亮一个家庭的育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