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战争中,暴露出来的我军两个不好习惯是什么?

熊宝宝的好 2023-01-26 13:11:39

解放军炮兵在炮击越军

中越边境战争前后打了十年,从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到中途的拔点作战,直到最后1989年两山轮战结束,解放军可谓战无不胜。无论是扣林山、法卡山还是罗家坪大山,我军想夺取的肯定夺取了,而收复老山者阴山之后,无论越军怎样反扑,我军都能保证阵地不失。

但是在中越边境战争期间,也暴露出我军两个不好的习惯。

第一个是喜欢整点行动。

解放军56式160毫米重迫击炮

2016年,原14军40师118团副团长杨工力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

1981年扣林山拔点作战时,我跟随42师126团行动。

攻打1574.7高地预定时间是6点发起攻击,可到了时间,目标都被云遮住了,无法炮火准备。后又决定6∶30分开炮。而这30分钟时间内,目标几度出现。可到了6∶30分,目标又看不见了,只好又顺延半个小时。这时天已大亮,头天夜里秘密潜伏到敌人前沿的我攻击分队已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不能再拖下去了。

于是我向师长提出建议:

什么时候目标看得见,就什么时候开炮吧,就别死等整时间了!

师长一听马上说:杨参谋说得对,这不是演习,一切从实战出发!

于是在敌目标显现的有限时间内,我军迅速开炮,猛烈的炮火将敌人的工事摧毁,部队马上发起冲击,顺利完成任务。

喜欢等整点开炮或者发起攻击是我军一个不大不小的坏习惯,大家看电影电视也会发现,动不动就是“12点发起进攻”“凌晨5点30开炮”之类。

知错自然要改,1984年4.28攻打老山时,就是5时56分开始炮火准备(也有资料称“5时54分”和“5时55分”)。

1986年10月14日,47军的“蓝剑-B行动”中,我军向佯动方向305、395、405高地的炮击时间是12时59分;我军对604阵地、968高地及相邻阵地等目标开始直接火力准备时间是13时零3分,都有意识地避开了整点时间。

第二个是上级不放心年轻指挥员,爱在一起联合指挥

40师师长刘昌友将军在曼棍洞指挥所

14军40师侦察参谋回忆文章中写到:

14军军长刘子波、政委荀友明带领军前指一班人马,在曼棍洞40师指挥所内一起指挥着老山战场。

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场恶战,这是一块硬骨头。指挥员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不知多少士兵们的生死。

中方军前指与师指挥所在一起是为了传帮带,身经无数次战斗的老将还是不放心年轻的指挥员。

军、师联合在一起指挥有利有弊,虽然加强了指挥,同时也束缚下级指挥员,使他们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

交趾城战场原址

14军和40师两套指挥班子凑在一起肯定弊大于利,应该是各级负起各级的责任才对。所以,1984年6月15日,在军区前指的要求下,14军前指迁到交趾城,40师指成为独立的指挥所留在曼棍洞。

这一决定自然深受40师领导班子欢迎,师领导如陈培忠政委等个个有如释重负之感。

1984年5月,40师领导班子在老山前线合影。前排五人左起副师长易登灿,政委陈培忠,师长刘昌友,参谋长王继堂,政治部主任陈有忠,后期左起:副师长任忠,副政委马化清,后勤部长刘仕功。

结语:

虽然在中越边境战争中暴露出解放军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但解放军知错能改,很快就适应了战场实际,不愧为世界上最能适应战争的军队!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