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县城内有张鸿猷故居,是一座三进二天井四合院格局的建筑群,两侧用廊房沟通,建有横向排列的院落4幢,内共有砖瓦房屋结构50余间,总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

当年大导演谢晋在拍摄电影《红色娘子军》时,将此作为“南霸天”宅院的一个外景地,栩栩如生塑造了南方大地方“南霸天”这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反面人物艺术形象。可见这座宅院确实豪富!

不过后来张鸿猷故居成了大杂院,三个院落里住了几十户人家。至此番笔者寻访时,故居已经封闭,并对住户进行了清退,估计马上要开始进行修缮,毕竟这是一处“省三”的文物保护单位。


张鸿猷是谁呢?他是陵水人,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父祖均在县衙门粮房当“书吏”。张鸿猷少时聪明好学,被富贵人家请去当自己儿子的免费陪读生,学业渐进。后来他与弟张鸿谟、堂弟张鸿德都考中了科举。张鸿猷是在光绪丁酉年(1897)拔贡,世人称为“张拔贡”。

张鸿猷拔贡后,被委派为广东省镇平县(现蕉岭县)教谕,他以“母老”为辞不赴任。在陵水县,从设馆授徒到执教公学,达30余年。光绪末年,张鸿猷奉命筹办顺湖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至民国初年。在专心教育事业的同时,张鸿猷开始“儒而兼贾”,经营糖寮、养鸭、贩卖藤、板等生意,又不断购置田地,逐渐成为了陵水的大地主。


而陵水县的这座张鸿猷故居,早在张鸿猷祖辈时就已经开建,至张鸿猷时形成今天的规模。1939年被侵华日军抢占,抗战胜利后张氏族人迁回。解放后成为县公安局的办公场所和宿舍。1983年公安局搬迁后又成为大杂院,至此番腾清。


张鸿猷创办的学校,曾为陵水当地培养了众多乡村教师,其子女后代也多为教育工作者。不过因为在这座故居里拍摄过《红色娘子军》,剧中人物南霸天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也使得后人往往将张鸿猷与恶霸地主联系到了一起。(琼49,第三批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6月21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