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7日,韶山这片饱含革命历史的土地,悄然送走了毛主席的堂侄毛岸平。
李敏、李讷、毛新宇远赴韶山敬献花圈,寄托对这位普通而伟大亲人的敬意。
1959年6月25日,这一天对年仅15岁的毛岸平来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祭拜祖坟,并顺道探望家乡的亲人。毛主席在韶山学校的参观活动,成了毛岸平第一次见到这位伟人的契机。
毛主席的回乡之行,引起了整个韶山的轰动。早在几天前,学校和周边的乡亲们就得知了这一消息,纷纷准备迎接这位从韶山走出的伟人。
毛岸平当时是韶山学校的一名普通学生,他从未见过毛主席,但他从父亲毛泽连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这位伯伯的故事,对这次见面充满了期待。
当毛主席走进韶山学校时,毛岸平正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突然,校长急匆匆地走到操场中央,宣布了毛主席即将到来的消息。
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跑向学校门口,想要一睹伟人的风采。毛岸平也是其中之一,他飞快地奔向学校门口,希望能见到这位一直在父亲口中出现的伯伯。
然而,当毛岸平赶到门口时,那里已经围满了人。他使劲踮起脚尖,终于在众人之间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毛主席。
毛主席在学校参观了一圈后,便和随行人员一起离开了。当天下午,他收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毛主席要邀他们一家人共进晚餐。
一家人坐上毛主席派来的汽车,来到了韶山招待所。
毛岸平是第一个冲出车门的,只见毛主席正站在招待所的门口,微笑着迎接他们。毛岸平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原地。
这时,毛主席主动走上前来,笑着问道:“你是哪个的儿子呀?”
毛岸平紧张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看向刚从车里下来的父亲毛泽连,脱口而出:“我是我爸爸的儿子。”
毛岸平的话引来了现场的一片笑声,毛主席也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毛岸平的肩膀,温和地说:“你这个小家伙,真有趣。”
这个简短而亲切的对话,让毛岸平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他感受到伯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显得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个普通的长辈,关心着自己的亲人。
艰难岁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连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他和毛主席久别重逢的时刻。解放军战士将毛泽连接到了北京。
来到中南海时,毛主席一见到堂弟毛泽连,便立刻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就是泽连九弟吧!”
毛泽连也激动地回答道:“三哥主席,我是润发呀。”
毛主席并没有忘记对堂弟的关心。每年,他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抽出200元寄给毛泽连,作为生活补贴。
这笔钱在当时对毛泽连一家来说,是极大的帮助。
毛泽连在回到韶山后,始终心怀感激,时常告诫儿子毛岸平,要记住毛主席对他们家的恩情。
时间到了1956年6月,毛主席回韶山。这次回乡,毛主席依旧关心着毛泽连的眼睛状况。
尽管毛泽连一再安慰毛主席,说自己的眼睛没有问题,但毛主席仍旧决定再次带毛泽连去北京治疗。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医生们想尽办法为毛泽连的右眼进行治疗。经过多次手术和治疗,毛泽连的右眼总算保住了,没有继续恶化。
毛泽连的眼睛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后,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但因为失去了劳动能力,他在家务农已成奢望。
他把毛主席寄来的钱,主要用在孩子们的教育和家里的日常开支上,自己则坚持干一些轻松的农活。
毛岸平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懂得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道理。
1964年,毛岸平因为家里的经济困难,不得不从高中辍学,回家务农。乡亲们知道毛岸平的身份后,纷纷劝他写信向毛主席求助,但毛岸平拒绝了。
他遵循父亲的教诲,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搞特殊化。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毛岸平也没有向伯伯求助,而是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担。
1964年,在乡亲们的建议下,毛岸平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韶山公社广播站工作。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广播员,但毛岸平却把这份工作看得非常重要。他每天早早到单位,把卫生整理好,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安排妥当。
下班后,他还常常主动加班,处理未完成的事务。他的勤奋和敬业,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因为他在广播站的优秀表现,后来被调到韶山管理局工作。从科长到处长,再到副局长,毛岸平一步步地走上了更高的岗位。
但无论职位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深受同事和群众的爱戴。
坚守韶山1978年,韶山地区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作为宣传干部,毛岸平不仅要传达改革政策,还要带头实践。
为了让村民们真正理解改革的意义,他决定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每当农忙季节,毛岸平都会卷起裤腿,和村民们一起下田劳作。
他一边干活,一边讲解科学种田的方法,鼓励大家积极尝试新的农业技术。
在毛岸平的带动下,村民们逐渐接受并尝试了多种新型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产量提高了,生活水平也逐步改善。
毛岸平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他被调任到韶山管理局,负责更广泛的宣传和接待工作。
在韶山管理局,毛岸平的职责更加繁重。他不仅要管理宣传接待工作,还要协调各部门的日常事务。
无论任务多么繁重,毛岸平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确保每项工作都能按时完成。
对于每一个来韶山参观的团队,无论规模大小,毛岸平都热情接待,详细讲解毛主席的生平事迹和韶山的历史文化。
由于毛岸平的出色表现,他被提拔为韶山管理局的副局长。尽管职位提升了,但毛岸平依然保持着谦逊和勤俭的作风。
他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到村庄和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困难。他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到湘潭韶山,毛岸平被选为火炬手。这是对他多年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64岁的毛岸平,手持奥运火炬,奋力奔跑在韶山的土地上。
永恒精神2019年1月27日,韶山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75岁的毛岸平因病在家乡逝世,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和社会各界。
韶山管理局迅速通过天下韶山网发布了讣告,正式宣布了这一令人痛惜的消息。
毛岸平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默默奉献。
消息传出后,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之女李敏、李讷,以及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第一时间送来了花圈,表示对这位先辈的敬意。
毛岸平的遗体安葬在韶山,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土地。葬礼结束后,李敏、李讷和毛新宇还特意前往毛主席的故居,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和亲人。
故居内陈列的毛主席生平事迹和革命文物,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艰辛和毛主席的伟大。